□ 记者 匡奕君 宗璇 特约记者 夏自宇 通讯员 鲁萌 胡艺之
“没想到切除肿瘤还能‘冰镇保鲜’,我的肾功能几乎没受影响!”52岁的市民张先生术后复查时激动地说。这位在体检中发现肾脏肿瘤的患者,前不久在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了“逆行输尿管插管灌注低温”辅助下的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成为该院创新肾保护技术的又一受益者。
肿瘤切除遇上肾功能“保卫战”
张先生的病情颇具代表性。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肾癌病例约7.5万例,其中60%为局限性肾细胞癌。这类肿瘤虽未扩散,但传统手术面临两难抉择:根治性切除会损失宝贵肾单位,而保留肾脏的手术又可能因热缺血损伤肾功能。
“就像摘除苹果上的霉斑,既要彻底切除病变,又要最大限度保护好果肉。”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严友纪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了手术难点,尤其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厘米、位置深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20—30分钟的热缺血时限常令医生“与时间赛跑”。
从“火线作业”到“精准冷藏”的技术突破
针对这一难题,荆州市中心医院医疗团队创新应用输尿管逆行冷灌注技术。术中通过预先置入的输尿管导管,持续向肾盂灌注4℃生理盐水,使肾脏核心温度降至15-20℃。在“人工冬眠”状态下,肾脏代谢近乎停滞,为复杂肿瘤切除赢得宝贵时间。
严友纪介绍,这项技术实现了三大突破:将热缺血转为冷缺血,安全时限长达2小时;术中持续冲洗保持术野清晰;实时检测集合系统损伤,实现精准修补。
对比传统方法,这一技术优势更突出。
以往,医生采用肾周冰屑降温(在肾脏周围放置冰屑)或肾动脉冷灌注(通过血管介入降温),但这些方法要么降温不均匀,要么操作复杂。而输尿管逆行冷灌注技术,无需额外手术通道,仅利用原有微创切口即可完成。降温更均匀持久,肾脏核心温度稳定维持在理想范围。术中视野更清晰,持续冲洗可减少出血干扰,提高手术精准度。
“三联胜”原则下制定个体化方案
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医疗团队为患者张先生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术前3D影像重建精确定位肿瘤;机器人辅助实现亚毫米级操作;低温灌注下完整切除4.3厘米肿瘤并保留85%肾单位。术后肌酐值仅波动8%,远低于常规手术20%-30%的波动范围。
“现在遇到特殊位置的复杂肿瘤,我们更有底气选择保肾手术。”严友纪说,这项技术特别适合内生性肾门区肿瘤、肾功能不全、多发肿瘤需多次手术的患者。
专家提醒早期筛查是关键
肾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60%的患者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肿瘤。严友纪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泌尿系超声检查。若出现无痛血尿、腰背部隐痛、不明原因消瘦,需及时就医。
目前,荆州市中心医院已将该技术应用于近30例复杂肾癌手术,肾功能保护率达100%。这一突破标志着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进入“毫米级切除+零热损伤”的精准时代,让更多患者既能根除肿瘤,又能守住“生命之源”。“医学的进步,就是让过去‘不可能’的手术变成‘常规’选择。”严友纪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治病,更要让患者术后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