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理 通讯员许婷婷)8月15日上午,随着双方代表在调解协议上签字,一场因连续大雨引发、价值逾百万的玻璃原料货损纠纷,在市船员行业党委的调解下圆满化解。这是该党委成立以来化解的首例重大纠纷。
此前,这场围绕“湘衡阳机XX”轮的货损纠纷,已像一块巨石压在各方心头23天。价值超百万的玻璃原料因雨水受损滞留船舱,船东拿不到运费导致船舶无法起航,货主则以货物受损为由拒付费用。这场涉及船货双方、两家代理、发货公司、物流企业及码头的复杂纠纷,让停靠在沙市港的货轮陷入停滞。
面对预估超100余万元的重大损失及错综复杂的责任链条,荆州沙市海事处执法人员咨询专业海事律师与海事法院资深调解员,厘清各方关系。通过远程视频连线、现场勘察货物湿损情况、核查双方保险合同条款,逐步固定核心证据。在明确纠纷关键是界定物流公司与船方的责任边界后,执法人员依据详实的法律法规、合同文本和事实依据,与物流公司展开多轮谈判,同时保持与船东的沟通。直至15日凌晨,经过十余次沟通,双方达成初步调解意向,但距离最终解决仍差最后一步。
为彻底化解纠纷,市船员行业党委组织海事、长航公安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调解。15日上午,在该党委各成员单位的统筹协调下,经过反复协商,物流公司最终同意支付拖欠运费,船主则赔付物流公司货损5000元,持续23日的困局就此化解。
据悉,市船员行业党委于7月2日成立,旨在整合海事、公安、企业及船员群体资源,搭建起高效的纠纷调解与权益保障平台,为化解航运领域各类矛盾、维护相关方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