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炎琴
睡前捧读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的新书《富春江地理志》,这是“新水经注”大型文学精品创作出版工程的开篇之作,作家陆春祥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与独特视角,为富春江立传,为故园和众生立传。读着书,我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与山水的奇妙旅行,书中的富春江不再仅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一部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与情感的厚重典籍。
《富春江地理志》全书采用“大江”与“两岸”上下两部的结构,四卷综合性叙述与七卷主题分类写作相结合,从河流、营建、古城、非遗、食货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富春江两岸两千多年来的治水史、风俗史、变革史等。
在书中,富春江的自然风貌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那“天下独绝”的山水,如诗如画般展现在读者眼前。“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写给朱元思的这封信,让我读到了他笔下富春江的神韵,在作家陆春祥的文字里得到了延续与升华。江水流淌,清澈见底,两岸青山连绵,绿树成荫,江中的沙洲如散落的明珠,构成了一幅幅灵动的山水画卷。而这美丽的山水,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孕育文化的摇篮。就像陆春祥所说:“富春江要读一辈子,不,一辈子也读不完。”
书中陆春祥对富春江流域的风俗、物产等方面的描写,也饶有趣味。在《非遗志》里,你可以读到医药、习俗、音乐、文学、技艺等文化形态,从桐君传统中药文化见证承桐君的传奇到听到“渔歌唱峡中静,鸟声半天闲”渔歌阵阵的春江渔歌,从古老的手工艺纸传奇到独特的时节民俗活动,我沉浸在作者的笔下,跟着他的足迹,仿佛身临其境,书中无一不展现出富春江两岸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风俗和物产,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它们不仅反映了地域特色,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陆春祥的文字,既有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又有对现实的生动描绘。他说道:“富春山风,富春江水,治愈了无数焦虑的灵魂。”“上午种田,下午钓鱼,晚上看哲学,在富春江边完全能实现我的理想。”的确,富春江不仅是自然的景观,更是人们心灵的慰藉。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中,读到这样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源自富春江的清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
“纵使你读过世界上所有的书,也一定要读故乡这本大书。”陆春祥在节目中如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富春江地理志》也是陆春祥对家乡的深情告白。他生于斯长于斯,对富春江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用文字将这份感情融入到对富春江的描写中,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同时,这本书也为我们了解富春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富春江的独特魅力。
合上《富春江地理志》,富春江的山水与人文依然在脑海中回荡。当文学的笔触遇见富春山水,当历史的回响照进当代生活,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风景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绽放。它让我们明白,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而《富春江地理志》,正是这样一部记录河流故事、传承地域文化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