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8月21日
第A006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郦道元《水经注》中的荆州地理符号

  □ 余大中

  《水经注》是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二》详细描述了沔水及其相关水系的地理风貌、人文历史,涉及当今荆州辖区范围的主要内容,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荆楚地区的画卷。

  北魏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文化上依然有着对历史和地理知识的强烈需求。郦道元凭借着对古代典籍深入研究和实地考察的精神,致力于对《水经》进行详细注释和补充。当时,虽然南北政权对峙,但文化交流并未完全断绝,前代积累的地理文献以及民间的地理传说等都为郦道元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北魏政权相对稳定,为郦道元的游历考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使其能够遍历北方的山川河流,并结合南方传来的信息,对包括沔水流域在内的广大地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地理记录。

  《水经注·卷二十八》这段文字围绕沔水展开,详细描述其与扬口合流的情况,以及扬口河的水源赤湖。文中对纪南城的历史沿革进行追溯,提到楚文王徙都于此,楚平王加以扩建,此地被班固认定为楚之郢都,还提及城内的子胥渎,相传为吴师入郢所开。接着,重点描述龙陂,包括其位置、面积、得名由来以及周边的楚庄王钓台等古迹。之后,详述扬水的流向以及其与路白湖、中湖、昏官湖等湖泊的水系联系,提及这些湖泊与荒谷、冶父城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关的历史典故,如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等。还描述了扬水流域的天井,包括其位置、面积、深度和特殊的地下室构造,以及天井台的情况。赤湖、大暑台、灵溪水、离湖、章华台等也都在文中一一呈现,同时穿插伍举对楚灵王筑台的讽谏等历史故事,最后提到柞溪水与扬水的汇合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桓玄偷袭殷仲堪等。其写作特点如下:

  条理清晰。郦道元以沔水及其支流为线索,依次描述其流经区域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从水源到河流走向,再到湖泊、古迹等,层次分明,清晰地构建起这一地区的水系和地理布局。

  详略得当。对于重要的地理节点和历史遗迹,如纪南城、龙陂、天井、章华台等,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其尺寸、方位、历史背景等;而对于一些相对次要的湖泊和河流,虽着墨较少,但也准确地交代其位置和与其他水系的关系,既突出重点,又保证地理信息的完整性。

  融合史地。文中巧妙地将地理信息与历史故事、人物典故相结合。每一处古迹、每一条河流湖泊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子胥渎与吴师入郢、莫敖与冶父城、伍举与章华台等,使读者在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增强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语言精准。对地理数据的描述精确细致,如“广圆二百余步”“高三丈四尺,南北六丈,东西九丈”等,体现了郦道元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用词生动形象,如“水至渊深,有龙见于其中,故曰龙陂”,寥寥数语便描绘出龙陂的神秘深邃。

  文中对于楚国历史的记载,如郢都的位置、楚文王和楚平王的活动、楚庄王的钓台以及楚灵王筑台等事件,为研究楚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这些资料与《左传》《史记》等历史典籍相互印证补充,有助于还原楚国的真实面貌。此外,关于桓玄偷袭殷仲堪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也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纷争和社会动荡提供了细节信息。

  此文通过对沔水及其支流、湖泊的详细描述,让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水文情况、水利设施以及水系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对于现代地理研究和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中提到的天井、龙陂等特殊地理构造,也为古代地质研究提供了线索。

  文章语言优美,写作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文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生动细腻,如“秀宇层明,通望周博,游者登之,以畅远情”,展现古代文人对山水的审美情趣,对后世的山水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融合史地的写作手法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