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9月04日
第A005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江陵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与企业痛点

创新“培训+”模式 破解企业“用工难”

  本报讯(记者王晓艳 通讯员代海军 覃陆益)今年以来,江陵县人社局聚焦产业需求与企业痛点,创新推出“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通过部门联动、机制创新和精准培训,有效破解企业“用工难”,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整合多部门资源,构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与人才回归的新格局。6月,县人社局联合县总工会召开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暨楚商回乡创业座谈会,搭建“政—企—工”三方沟通平台,实现需求共商、政策互通、资源联动。通过打通信息共享渠道,同步推进培训政策与人才回归政策衔接,形成人社主导、多方协同的工作体系。

  突破传统培训限制,推出“未上岗先赋能”新型培训机制。以华鲁恒升(荆州)有限公司为例,137名尚未签约的准员工提前接受化工总控工项目化培训,实现人才储备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同时,优化“签合同即兑付”补贴机制,企业可在学员签约后便捷申领培训补贴,减轻资金压力。全县还建立起“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闭环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培训实效。

  聚集精准施策,推出多样化培训模式。8月,开展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攻坚月行动,为中化农业等企业定制“产业工匠”培训项目,开展化工总控工培训42人。建立“培训+认定”一体化模式,将技能培训与等级认定深度融合,加快学员持证上岗。通过开设“紧缺人才直通班”,依托项目化培训实现“结业即就业、认定即上岗”,精准输送技能人才。

  目前,一系列“培训+”创新举措已取得明显成效,不仅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还通过打造“入企即入校、上课即上岗”的用人新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工成本,吸引更多楚商关注江陵、扎根创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