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圆圆
十几年前,我大学毕业独自来到深圳工作。五六月份的深圳,满大街都是荔枝。从未吃过荔枝的我,看到路边卖的荔枝鲜红饱满,好似小红灯笼,表皮纹路清晰仿佛状元盔甲,新鲜又诱人,而且价格也便宜,于是立马买了一斤。剥开外壳果肉,如凝脂般晶莹剔透,放入口中轻轻一咬,汁水爆开,清甜无比。我边走边吃,边吃边感叹,难怪杨贵妃喜欢吃荔枝,果真是人间美味。
一斤荔枝,十来分钟我就吃完了,还意犹未尽,准备第二天再去买。可惜,第二天早上醒来时,我就难受得不行,喉咙发炎疼得厉害,口腔溃疡了几处,吃饭喝水都困难。后来,经过清淡饮食调理了十来天,才完全恢复。此前我只读过“日啖荔枝三百颗”,那次经历后,我才知道“一颗荔枝三把火”,荔枝是典型的热性食物、吃多了容易上火。从此,我对荔枝敬而远之。
从深圳调到了武汉工作,武汉的荔枝不仅价格贵、也不新鲜,我自然是看不上眼的。转眼十几年过去,如今我已是四十几岁的中年女性了,时常感觉手脚冰凉、气血不足。今年六月,看到网上有人推荐蒸荔枝的吃法,因为荔枝作为纯阳之果,可以很好地温补中焦阳气,但是直接吃容易上火,而蒸一下可以引火归元。
我立马买了两斤荔枝回来,按照网上推荐的做法实施:碗里放入7颗剥好的荔枝(去核)、3颗红枣、3颗桂圆、一勺醪糟,少许枸杞,打入1个鸡蛋,加半碗清水,冷水上锅蒸20分钟。蒸后的荔枝甜度有所下降,但口感还不错,荔枝、红枣、桂圆和醪糟里的甜味融入到水中,形成半透明的白色汤汁,将鸡蛋戳破后随汤汁一起喝,营养又美味,而且没有任何上火的症状。
我准备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吃一碗蒸荔枝,母亲立马说包在她身上,因为平时她6点起床,6点半出去买菜,而我7点才起床。于是第二天早上厨房里就有一碗已经蒸好的荔枝,但因为在锅里闷久了,荔枝和汤汁的颜色都变成了灰色,口感也差了一些。我向母亲反馈了这个问题,后面每天早上我都能吃到色香味俱全的蒸荔枝了。
我一直以为是母亲为了掐准蒸荔枝的时间,而特意延迟出门,直到有一天早上,我去厨房发现,碗里的荔枝、鸡蛋等都配好了放在锅里,但都是生的,我想母亲那天是忘记开火了。晚上回到家,跟母亲说起此事,母亲说这么重要的事她不可能忘记,因为每天压根就不是她负责开火,她和我先生商量好了:每天早上6点母亲把材料配好放在锅里就出门了,我先生6点半起床后开火20分钟,然后关火出门,这样我7点起床,蒸荔枝刚刚好。只不过那天我先生有事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而已。得知真相后,我心头一热,原来每天早上吃的蒸荔枝是母亲和先生接力完成的,世上应该没有比这更温暖的荔枝了。
再后来,上初中的女儿被繁重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有时吃饭没胃口。我从每天自己吃蒸荔枝受到启发,想为女儿制作营养、健康又美味的荔枝饮品。我在网上找了多种配方在家试验,最后使用荔枝、茉莉花茶、鲜奶制作出的荔枝饮,女儿认为非常好喝。于是每到周末,我会提前做好荔枝饮,放在冰箱里冷藏起来,这样女儿下课回来就能喝上清甜的荔枝饮。女儿边喝边说:“妈妈,我现在理解为啥苏东坡、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了。”我心里乐开了花,因为这杯荔枝饮也在孩子心中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虽然今年的荔枝已经下市,但我每每想到荔枝,不禁会心一笑,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好吃的水果,更是家人爱的传递,荔枝也从不被我待见的水果,变成了我心中最温暖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