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9月17日
第A006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书家赤诚心 翰墨写名文

——陈永和《江南三大名楼诗文书法作品集》赏析

  □ 孙贤坤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一阁览尽江南美”的滕王阁、“洞庭湖畔一明珠”的岳阳楼,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登临拜谒,游历览胜,并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诗词文赋。文因楼而生,楼因文而名。这些诗词文赋使三大名楼更加引人入胜,声名远播,享誉世界。

  著名书法家陈永和匠心独运,遴选了阎伯理的《黄鹤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用他浑厚遒劲的行楷书法,创作出了《江南三大名楼诗文书法作品集》。赏析此集,书美文美,书文并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大饱眼福。

  所选的三篇诗词文赋皆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

  《黄鹤楼记》被称为“唐代散文瑰宝”,作者阎伯理以楼言志,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绘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现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和对驾鹤西去的仙人的仰慕之情。

  被誉为“天下第一骈文”的《滕王阁序》,更是千古一绝,这是天下奇才王勃26岁时的即兴之作。该序只有731个字,却用了40多个成语、37个历史典故,气势豪放,文辞优美,用典贴切,特别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描绘出了一幅鄱阳湖壮丽的自然美景。在滕王阁的墙楼上一直镶嵌着伟人毛泽东书写此诗的巨幅书法作品。

  《岳阳楼记》更是被称为千古绝唱。庆历新政失败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滕子京,把一幅洞庭湖的山水画和重修岳阳楼的设计图,寄给同时被贬在邓州的范仲淹,嘱他为重新修建的岳阳楼作文以记之。因同是被贬之人,志趣相投,他满怀激情,一夜之间写出了这篇千古奇文。该文通过对洞庭阴晴景象的对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系天下的理想信念,充分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范仲俺的这句名言,成为激励人们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的动力之源。

  陈永和的书法本就功底深厚,属于典型的帖学一派,在创作三大名楼的名篇佳作时,更是充满激情、任意挥洒、笔酣墨畅,使书写的三大名篇书法更加光彩夺目。

  陈永和,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字,注定了他的一生,将与书法结缘。

  1952年9月8日,陈永和出生,其伯父陈方海给他取名“永和”,其寓意显而易见,就是愿他长大后,继承父辈的事业,致力于书法艺术。陈永和没负父辈所望,受家风的熏陶,从6岁就开始学习书法,两位伯父发现他天资聪颖,极爱书法,便口诀手授,教以笔法,耳濡目染,从此走上了学习书法之路。无论是在求学时期,还是从事教育工作时期,他都坚持学习书法,乃至退休多年来,更是视书法为生命,笔耕不辍。

  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必须有传统基础、时代气息、个人风格加勤奋刻苦。陈永和学习书法,尊重传统,尊重经典,先学晋唐楷书及二王行草,后学魏晋碑刻,近些年主攻沈尹默、胡问遂、梁盛斌的行书,并认真研究时代书风,加进自己的感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称为“永和”体。著名书法家欧阳光钊评价陈永和“敢耗千缸水,练成永和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永和学习书法取得了成功。现为中国老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香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江书法院院士、长江大学书法客座教授。其作品多次入选入展各类书法作品展并获奖。所获奖品、奖状、荣誉证书装满了几大箱子,报道他学习书法的文章几十篇。经常有人向他求字,著名电影演员陈道明几次邀请他到北京一起切磋书艺,向他索要书法作品。2008年他的书法作品参加纪念范仲淹诞辰1200年全国书画大展,被评为“金奖作品”,并入编《纪念范仲淹诞辰1200年全国书画大展作品集》。

  2012年,他用榜书创作的《黄鹤楼记》《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三大名楼的书法作品,每个字1.3米见方,每页一个字,共1330个字,每册20个字,共装订了70册,累计长度1872.8米,总重量500公斤,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陈永和书法取得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2020年他书写的行楷书《千字文》镌刻在从安徽购回来的254多块石碑上,每块碑上4个字,嵌连成高1.7米,长100米的书法长廓。耗资几十万元,他无偿地捐献给了家乡。

  陈永和今年已75岁了,苦练书法近70年如一日,但他仍沉醉于书法艺术之中。他决心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为传承弘扬中国书法艺术这一国粹发挥余热,作出贡献。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