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龚殿 杜悉妮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公安县政法系统通过完善监督执法、重拳扫黑除恶,坚决整治趋利性执法与地方恶势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让每一次执法既体现法律的刚性,又彰显服务的温度”
在县城区某游泳馆,各类证照齐全,设施完善,救生员持证上岗,安全标识醒目规范,成为孩子们游泳训练的理想场所。然而就在数月之前,这处看似合规运营的场馆,却未取得《高危体育经营许可证》,处于违规经营的灰色地带。
县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在辖区例行检查中发现,该场馆在未获得《高危体育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展游泳及游泳培训等高危体育项目。执法人员立即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经营主体负责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现场提供办理许可证所需的相关材料清单,督促其尽快完成许可证申请流程。
这样的执法流程,正是公安县推行柔性执法的具体体现。执法人员并非一味采取处罚措施,而是通过责令改正和指导帮扶,给予企业主动纠错的机会,帮助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县司法局办公室副主任陈宇介绍:“我们推动各执法单位综合运用说服教育、指导建议、警示约谈等柔性方式,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整改空间。让每一次执法既体现法律的刚性,又彰显服务的温度。”
为确保柔性执法理念落到实处,县司法局重点从执法程序合法性、动机正当性和结果公正性三个维度强化监督。一方面,严格审查执法行为的程序规范,确保每一步都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坚决纠治为罚款而处罚的“趋利执法”乱象,切实将执法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积极推动各行政执法单位健全规范执法程序的制度机制。
针对执法中的深层次问题,县司法局坚持标本兼治,深度剖析执法乱象根源,通过发放督办函与实地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强力推动行政执法单位落实整改。针对争议较大、执法人员存在困惑的案件,创新召开执法监督见面会,组织行政执法人员与监督人员面对面交流,直击问题本质,推动执法理念深层转变。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县司法局还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执法精准度和透明度,并畅通12345热线、官网等监督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深化普法宣传,提升企业和群众法治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还人民群众一个清朗的生活环境”
在扫黑除恶工作中,县公安局多措并举开展线索摸排,坚持纵向深挖、横向拓展相结合,不断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对上级“扫黑办”交办、群众反复举报以及重点案件“回头看”问题线索,加大核查力度,认真实行“三长责任制”,确保每条线索核查处置到位。2025年,已收集各类涉黑涉恶线索15条,接到移送线索10条。
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崔连胜说:“我们坚持零容忍态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黑恶犯罪实施精准打击。今年已办理‘六霸’涉黑涉恶个案19起,打击处理95人。”县公安局还突出重点专项攻坚,紧盯涉黑涉恶十类个案,对接报的涉黑恶案件第一时间响应处置,落实工作专班强化研判分析,实现多警联动,坚决做到快出警、快侦查、快抓捕。
在聚焦问题综合治理方面,县公安局始终把打击锋芒聚焦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雷火2025”、群腐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将涉黑涉恶问题巡查与日常工作巡查相结合。坚持打黑恶必打保护伞的原则,强化纪法协同,严格落实“一案三查”,今年以来已向县纪委监委移交线索5条。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负责人高道军说:“我们坚持主动进攻、专案攻坚、除恶务尽的工作思路,既要严厉打击现行犯罪,更要建立健全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通过对重点行业、领域的日常监管和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涉黑恶犯罪隐患,还人民群众一个清朗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