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9月30日
第A005版:石首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从“拆墙争执”到“合作监督”——

绣林街道巧用“信用调解”化解邻里纠纷

  □ 通讯员 张慧芳 严晨 石凤岐 易梦莹

  近日,绣林街道通过创新“信用调解”机制,成功化解六八单位小区与市委小区因围墙拆除引发的邻里纠纷,不仅促成双方达成“实体墙改透视墙”的和解方案,更以可量化的信用评价体系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实践提供了创新样本。

  7月初,六八单位小区居民以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为由,自行拆除与市委小区之间的实体围墙,引发两小区居民激烈争执。绣林街道南岳山社区调解委员会第一时间介入,通过3次集中调解、5次上门走访,最终推动双方达成共识:将实体围墙改建为透视围墙,既消除安全隐患,又保障两小区通行便利。

  此次调解的关键突破在于引入“信用评价”机制——当事人的履约意愿和行为表现被纳入社区诚信档案系统。六八单位小区居民袁本扬主动承认拆除行为欠妥,并率先提出“改实体墙为透视墙”的建设性方案,其积极合作态度被记入信用加分;市委小区居民最初坚持“恢复原状”,经调解员细致说明“信用积分与物业费用优惠、社区评优等实际权益挂钩”后,逐渐转向理性协商。“了解规则后,大家更愿意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家住市委小区的王女士坦言。

  “信用调解不仅依靠道德约束,更通过可量化的诚信记录,让守信者受益,引导双方走向合作共赢。”绣林街道城建办工作人员陈世平说。目前,两小区已共同成立监督小组,负责围墙改造后续维护,信用机制正持续激发社区自治活力。

  据了解,该机制是绣林街道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现代化升级。调解员在协商前向双方出示《社区信用公约》,明确失信行为可能影响的权益,同时建立信用调解典型案例库,对主动履约居民给予信用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社区服务或公共设施使用时长。

  “信用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让法律有温度、让德治可量化的桥梁。”绣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治国说,这一创新将法治框架与信用工具深度融合,既提升了调解协议履行率,更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