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征祥
暮色初合时分,总爱循着青砖旧巷去寻些新意,偏偏又总会被某些无形引力牵回这条熟稔的街道。这条路,虽然要穿过一段无趣的店铺和一条沉寂的街道,但过了一座石桥,心胸便会豁然开朗,情绪忽然就莫名地兴奋、快乐起来。悠悠的河面灯影相吊,随河岸蜿蜒前行的小叶榕,也心领神会地牵起手来,隔挡开来回奔驰的车流,在河边让出一条小路来。
大部分的时间是在黄昏,只有心情感觉郁闷的日子,才会故意拖延散步的时间。似乎如此懒散与拖延会起到药的疗效,将那一天的郁闷消解,将郁闷拉细拉长。
懒散、拖延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不经意犯起这些不良习惯,时常又有可能会改变生活的窘境。当我悄无声息地跨过石桥,陡见河面一轮满月时,一张张快乐、虔诚的脸庞突然趁着月之清辉,纷纷从夜空飘然而至。那是家乡文友们的脸庞,此刻他们正于这个月圆之夜,聚集在一处远离尘嚣的地方,竞相朗诵李杜以及自己的诗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此时我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苏轼的词来,仿佛回到了家乡,重回到文友们的身旁。
仰望空中的皎月,小心翼翼地继续向前。有时我故意穿梭出去,躲开林荫让月光洒满脸庞。小叶榕宽阔的树冠被月色染淡,氤氲中浮现白色的雾霭。一些暗淡的根须拖起长长的尾巴蠢蠢欲动,似乎在想爬出树冠的笼罩,跃入河中与那月影畅游嬉戏。
天空的月亮,开始笔直地俯视我,我也不得不把头仰得更高。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夜月儿虽然皎洁,但我还是看到了它的亏蚀。
好久没有这么仰视了,低回头来不免触景生情。中秋诵诗会,文友们是盼望我回去的,我也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飘然飞回他们之中。月饼、清茶,还有明媚的微笑。那是充满爱愉的脸庞呈现出的微笑,在远离尘嚣的地方,在清秋时节的夜晚,在开满野菊花的小山坡,我们必然会欣喜若狂,必然会高声朗诵,必然会狼吞虎咽,必然会依依不舍不肯回家,比广场舞大妈的情绪还要高昂十倍。人到山前便成仙,得此金句的是年过七十的华新全先生。本想称他老先生,可是这个圈子里,再却没有老少之分,大家的情绪相互感染,就好像一座森林,四季的景色是那样和谐,那样地葱茏! 只可惜,过去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今夜却成了梦境!
而此时此刻,面对一座座摩天大楼,我的内心又开始惶惑起来。楼梯一坎接一坎,坎坎有高低;夜景五彩斑斓,夜场纸醉金迷,人群却个个绷着脸,人人防着眼前身后。长安兵马俑阵仗衬托着目前动静,令我忧心忡忡,总担心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月亮躲进了乌云里。在故乡的高声朗诵中,乌云恐怕是遮挡不住月亮的清辉的。那么,此刻我在异乡见到的月,跟遥远故乡皎洁的月会是同一个月吗?
浓云忽掩冰轮,却遮不住记忆里的清辉。若教眼底无愁,自信人生三百年,不禁哑然痴梦。为着所谓晚年体面而离乡背井,不料又陷入互俗的困局。若说此时暂寄的都市是歧路,可那林间小径又还认得旧游踪迹。若说独处能臻至境,为何总想见高朋满座的春草香?
月移中天,榕须在地上织就银色蛛网。恍惚听得杜子美吟哦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急回首,唯见自己的影子在路砖上碎成了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