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9月30日
第A008版:江津书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血脉里的号角

  □ 窦晗

  我的书桌上摆着三张褪色的照片。一张是父亲——一位援越抗美的老兵,穿着老式军装,神情肃然,背景是越南茂密的丛林。一张是儿子身着笔挺军装,眼神里透着新时代军人的坚毅与清澈,他曾是驻港部队的一员。中间的一张是我身着专武干部服装整理着征兵名册,我虽未亲历战火,却在基层武装部工作的三年里,一次次轻抚那些应征青年的名字,仿佛能透过薄薄的纸张,触碰到他们即将奔赴的、滚烫的军营生活。

  我们三代人与军队的缘分,如一条无声的溪流,蜿蜒着,最终汇入那片名为“家国”的浩瀚海洋。这海洋的源头,回荡着七十五年前,那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队伍所激起的澎湃涛声。

  我常想,那是怎样的决绝? 你们告别刚刚迎来和平的故土,告别父母妻儿,走向一个被战火撕裂的异国他乡。脚下是刺骨的江水,胸中是滚烫的热血,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碰撞。你们清楚,前方是装备精良的强敌,是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是实力悬殊的对抗。但你们更清楚,身后就是祖国,是万千刚刚升起炊烟的屋檐,是田埂上期盼丰收的乡亲。于是,“保家卫国”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进每一次冲锋的脚步,铸入每一颗射向敌人的子弹。

  松骨峰、长津湖、上甘岭……这些地名,至今读来,仍字字千钧,带着硝烟与钢铁的气息。我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英勇——是黄继光扑向枪眼时那决绝的一跃,用胸膛堵住喷吐的火舌;是邱少云在烈火中岿然不动,以生命的沉默守护战友的安危。这“不怕牺牲”,并非轻蔑生命,而是对更多生命的至高敬畏。你们以自我的陨灭,换取山河无恙、同胞安宁。这精神,比钢铁更坚硬,比信仰更恒久。

  硝烟早已散尽,枪炮化为历史的回音。但你们留下的精神印记,从未被时光磨平。它沉淀在我们民族的骨血里,成为一种基因:是父亲在异国密林中坚守坑道的无怨无悔,是儿子在维港之畔持枪屹立的神圣庄严,也是我在武装部里将一个个青年送入部队时,心中那份郑重的托付。这精神,是灾难来临时的逆行身影,是边防哨所里永不疲倦的眼睛,是每一个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执着。

  最可爱的人啊! 请接受一个普通后辈最深的敬意与缅怀。你们的名字,或许已刻入石碑、散入尘烟,但功绩永镌共和国的年轮,与山河同在。今日中国,已如你们所愿,走向繁荣富强。而我们,深知这盛世的根基,源自你们当年的牺牲。

  你看,窗外的梧桐又添新绿,孩子们的笑声清脆如铃。这寻常的烟火人间,这安宁的岁月静好,便是对你们最好的告慰。我们将带着你们的精神烙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向前。你们听,那前进的号角,依然嘹亮,正由我们、由子孙后代,接续吹响,直至未来的每一个黎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