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伍丹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好则发展优。对纪南文旅区而言,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根本,更是以“生态美”催生“旅游热”的关键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守护一方蓝天,意义重大。
秋日的纪南镇,稻香四溢,不见烟尘。无人机掠过金色稻田,实时回传高清画面,身着红马甲的巡查队员穿行田埂,秸秆留茬高度等数据被实时记录。这幅现代化农耕景象背后,是一场持续数月的秸秆禁烧攻坚战。
直面问题,压实禁烧“责任链”
秸秆焚烧,蓝天堪忧。
今年1月7日至12日,“蓝天卫士”火点预警平台检测,纪南文旅区火点预警达39次,其中,纪南镇单日预警10次以上。
刺眼的数字、严峻的局面,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连夜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会、秸秆垃圾荒草禁烧工作督导会,组织区直部门成立20个督导组,下沉各村。以禁烧“零火点”为目标,树立“全域禁烧、常态禁烧、长效禁烧”理念,压紧压实各级责任。
纪南镇先后召开部署会、推进会13次,建立“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责任体系,对工作不力的村严格追责问责,全力遏制火点黑斑发生。
转眼进入秋收时节,面对秋季秸秆禁烧的严峻形势,纪南镇委、镇政府提前谋划,精准施策。立足于“早”、着眼于“实”,8月中旬,《纪南镇2025年秋季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出台,聚焦“宣传引导、巡查管控、应急处理、综合利用、后勤保障、监督问责”六大关键环节,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责任体系和工作网络。成立由镇主要领导牵头的禁烧工作专班,形成“联村领导包片、联村干部驻点、村组干部守田”的网格化包保格局,为禁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
宣传入户,推动“不想烧”成共识
“秸秆禁烧坏处多,听我跟你说一说;秸秆禁烧危害大,一说污染都害怕……”8月30日,一段1分40秒的短视频在纪南镇村民的朋友圈里悄然刷屏。没有专业的灯光和剪辑,镜头里,牌坊村的村干部和几位村民轮流出镜,用亲切的乡音、以接地气的方式讲述秸秆焚烧的危害,引发群众共鸣。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8月以来,镇、村两级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线上,依托“楚韵纪南”政务公众号开设秸秆禁烧专栏,持续推送政策解读、工作动态、典型案例和综合利用技术等内容,打造“指尖禁烧课堂”。线下,发放《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手册》100册、禁烧明白纸6000份,全镇累计召开“湾子会”“户主会”200余场,联村干部主动下沉,面对面讲解政策、分析案例。
在董场村,由镇、村干部和农技员组成的“流动宣传队”活跃在村组。他们带着宣传资料,走进农户家中,结合外地秸秆回收成功案例和焚烧事故教训,面对面讲解政策。一次次接地气的交流,让禁烧理念悄然扎根。
岳场村则利用傍晚时分召开户主会。村干部不仅宣讲政策,更认真倾听农户在秸秆处理中的实际困难,围绕“秸秆去哪了”“怎么处理更省事”等现实问题,现场答疑、共商对策。禁烧工作由此从“政府要求”逐渐转化为村民自觉参与的“集体约定”。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