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10月24日
第A007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杏花村

  松滋市新江口镇的杏花村,在古时候是洞庭湖与武陵山山水脚搭脚、边连边的地方。顺着山边有一条小道从南到北,从北向南,是老城到磨盘洲的重要通道,至松滋南五场的必经道路。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林,当然有杏花树。

  传说有个益州道士邵硕路过这里,碰到老家熟人,顺手摘下一枝杏花,说请他带给远在南京的徒弟,老乡不好意思不带,心里想这带回去不是早凋谢了。可是这个老乡在路上走了半个月,这枝花就是没有谢。见到徒弟的时候,徒弟们大吃一惊地说,师父早在20多天前已云游了啊! 好多年后,他的徒弟还来这边来寻访师傅,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师傅去了哪里,后来有人说杏花村(火烧桥)的道士——无影无踪。那时候,县城在老城,从南到北也好,从北向南也好,走到这里人们已经是很累了。因此有人在这里支竿搭棚,做起了茶水生意。后来还有了茶馆、小型客栈以及骡马交易、铁匠给骡钉掌等。俗话说:杏花村,火烧桥,磨盘洲的烧饼好,划子嘴河里水好。虽然是荒山野店,却也有几分名气。在新江口开埠后,尽管是远郊,也是人们时不时去玩的地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茶馆的基础上添设一家小吃店,其后发展为旅社与饮食店。松滋一中师生多为常客,常言唐诗“牧童遥指杏花村”,继而街巷与居委会皆以杏花村而名。

  (山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