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涂近远 周秦)“建议用人单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监督员从本单位工会会员或者职工代表中推选产生的推选办法”“建议明确上级工会在用人单位聘请职工担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的聘请标准”,这是市人民检察院针对《湖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草案)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自2023年11月成为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至今,市人民检察院已7次圆满完成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交办的工作任务,协助省、市人大常委会“原汁原味”了解基层对立法条例草案方面的看法和建议。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成为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
高标准打造联系点阵地。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指导配合市人民检察院打造占地100余平米的立法联系点,设置议事厅、法治书屋等平台阵地,高标准完成联系点软硬件设施建设。在12309检察服务大厅和市综治中心“石检为民之窗”、亲·清检企服务站设置立法联系点民意收集站,在群众前往开展案件查询、控告申诉、线索反馈过程中,靠前征集立法意见建议。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7个具有代表性的立法信息采集点,涉及5个职能部门、6个乡镇办区、3个重点企业及1个少数民族基层社区,确保行政单位、村、社区、企业立法联系工作网络全覆盖。
全方位优选工作队伍。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成立联系点工作推进专班,设立刑事、行政、民事、公益诉讼等6个立法调研小组积极参与立法全过程工作。在每个立法信息征集点设置立法联络员,广泛收集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声音,让地方立法民意征求直达一线。聘请16名长江大学法学院专家、专业领域的律师、法官等组成专家队伍和顾问队伍,有效利用“外脑”资源,努力加强立法联系工作的专业化。同时设立驻检察院法制专业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专业代表的优势,赋能基层立法点工作,用立法点小窗口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性和广泛性。
多途径创新工作方式。市人民检察院自主开发“民声一点通”线上征集立法意见小程序,设置立法意见收集专栏,方便群众对立法建议一键填录反馈,进一步扩大群众立法意见收集便捷度与覆盖面,实现立法征询“24小时不打烊”。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方案、立法联系点工作流程、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规范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基本设置、功能定位、工作职责、工作方式等,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今年以来,立法联系点利用院子会、话家常等形式,针对《湖北省质量促进条例(草案)》、《湖北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等7部法律法规草案,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多条。
全链条形成工作合力。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清渠洁岸·共同缔造”代表行动主题,携手市人民检察院聚焦生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开展联动监督,出台《石首市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办法》(试行),明确工作范围和办理流程,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信息互通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会商重点事项,为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双向衔接转化提供制度支撑。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全市“地笼”非法捕捞的代表建议开展“清渠洁岸”暨渔业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在全市20余条沟渠专项清理行动中收缴“地笼”3558副,使该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检察院将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及时转化为代表建议,坚持把问题整改、长效常治作为衔接转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推动解决个案背后的共性问题,将双向衔接转化转为为社会治理综合效能,从而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