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到来,意为天气回暖,春雷始鸣,真正到了万物复苏的时节。此时养生应顺应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可以三喝三捂。
惊蛰“三喝”
白菊花泡茶,润燥去火:花茶中以菊花为好,而在菊花中以白菊花为佳。惊蛰节气,出现牙龈肿痛、便秘干燥,不妨喝点花茶,有很好的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
葱白萝卜饮,预防感冒:惊蛰时期是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期,将葱白切成段后和萝卜片一起用大火煮开,鼻塞、嗓子不舒服时喝一些,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百合杏仁粥,止咳安神:经常干咳,晚上咳嗽更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可以喝点百合杏仁粥,能够祛痰、止咳、平喘。
惊蛰“三捂”
捂头颈,避免头痛:外出时可戴帽子或系一条围巾,不宜过早穿低领或V字领上衣。
捂腰腹,保护腰腿: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我们的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
捂小腿,护住阳气: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出现头痛等症状,正所谓“寒从脚起”,所以“春捂”穿衣宜下厚上薄。
春捂也是有时间性的,当气温持续稳定在15℃左右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减少衣服,结束春捂。
艾灸袪湿气
惊蛰时节,气候乍暖乍寒,早晚温差较大。如果人体阳气不足,肝气郁遏,加之外感风寒湿之邪,容易引发或加重
多种疾病。可以适当艾灸下列穴位:
大椎(在颈后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气海(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当然,由于个体体质不同,艾灸并非人人适宜,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来源:荆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