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7版:江津笔会 PDF版下载

版面: 江津笔会

咏柳记


  □ 胡维

  每年春天来临的日子里,总能吸引我的诸多目光,虔诚的心灵仿佛在恭候到了一个久违了的朋友,充满了期待。当春的气息瑟瑟着在季节深处隐藏得还比较深厚的时候,柳便率先有点按捺不住了。那几天,我便忍不住总会往那几株柳生长的地方多看几眼——忽然某一天清晨远远抬眼望去,也就一夜之间,那几株柳全都蒙罩上了一层朦胧的淡黄,娇嫩着,泛着青幽的光,及其分明地衬托着周围依旧的萧索沉寂。我知道,春天彻底来了。

  古往今来,柳一直是很有价值的观赏植物,如果去过江南,特别是苏州、杭州,就可以看到柳广泛点缀在亭台园林间与江河湖水畔。因其天生飘逸多姿的外表和风情万种的气质,千百年来一直是万千文人墨客笔下争相咏叹的对象,不仅被赋予了太多的情感寄托,更诱发诸多遐想、佳话。天下万千植被中,不知柳为何如此被古人所钟爱、垂青,难道是其天生一副可人相? 或是天生一个多情种?

  靠近山区的唐湾村,柳也很多,生长得枝繁叶茂,倒也壮观。但也许是南北方自然条件的先天差异,北方柳缺少必要的如小桥、流水、亭榭、烟雨这样的环境衬托,看上去总显得孤零无力,感觉总有点孤芳自赏、暗自忧伤的味道,没有江南柳的大气丰满、内涵丰富与自信多情。

  春的韵味,风华绝代,美艳不可方物。不能不说,柳,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说,水是春天躯体的血液命脉与灵性元气,那么,柳便是春天的芊芊玉手和飘飘裙带。正是因为有了断桥边、长堤畔的垂柳卧波、纤枝戏鸭,春天便平添了几分空灵飘逸、自然洒脱的韵味,如一幅款款荡漾开的极致水墨长卷,极富写意,动感十足。让人挑剔的情感顿时丰富起来,诱惑与垂涎跃然于心际,无需言表,刻骨铭心。脆弱的情怀终也经不起这无端的勾引,时空的眼神从此一片迷离。

  超然尘世的纷扰,穿越经世的沧桑,乌篷船儒雅摇过千年的水巷,柳犹如岁月忠贞的情人,在春天青黛的背景下一如既往地含蓄着、羞涩着。在波光艳影、盎然春意里,或是飘渺烟雨、阑珊夜色中,恣意撩动着古今过客寂寥怅然的灵魂。漫天的柳絮掩蔽了情感最终的归宿,粘稠的思绪惶惶散落一地。

  假如没有柳,我想春天的韵味便会大打折扣,呆板空洞许多。也许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中国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是因为柳,才有了诸多关于柳的千古佳话与浪漫传说,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春风撩起的时候,周身泛起萌发的冲动。凭栏河边,信手拈来一条低垂的柳枝,惊喜的目光里闪耀着簇簇欲吐的嫩绿,天地间激荡起浑厚绵软的气息,心底徒生对明媚世界强烈占有的欲望。

  千百年来,柳执着地承袭前世今生的荣耀与本分,优雅的身形款款穿行在蹉跎岁月难言、跌宕的情怀里,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三月,纵情挥洒着气质与恪守的天性,翩翩拨弄起憧憬与痴情的波澜……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