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卫平
近几年来,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持续“火霸”屏幕,甚至还以小品的形式上过春晚。其中的经典桥段,令人回味无穷。这也让我时常想起自己父母的爱情。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当时,刚刚翻身解放的母亲,最喜欢唱的就是这首歌。然而,天真浪漫的母亲这几天却皱起了眉头,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哼歌呢!
原来,母亲遇到了她人生中最大的烦恼,虽与德国作家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烦恼”不那么一样,却也仍是“爱情的烦恼”。刚刚年满20岁的母亲,遇到许多城市少女面临的同样问题——组织做媒、介绍了一位刚刚进城的“老革命”。母亲与电视剧《亮剑》里的护士田普一样,被来荆州医院看病的父亲一眼相中了。
当时,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母亲,并不认识父亲,只听领导介绍说是一位老革命时,便着了急。其实,医院领导也是接到上级指示,才勉为其难地来说媒的,并不那么清楚我父亲的具体情况,只知道是个孤儿,在随部队解放荆州城后就留在了地委。母亲的不情愿,说到底就是领导口里的那个“老”字。在她的印象中,“老革命”不就是那些胡胡子拉碴的文盲吗?
只是,不管情不情愿,母亲还是被领导硬逼着去相了亲。不过,令母亲欣慰的是,这个“老革命”,既不老,也不丑,还有点小帅。这,让母亲少了些许排斥的情绪。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相互略有好感,但进展并不快。正在这时,父亲被派到公安玉湖的土改工作队去当队长。父亲的领导、父母相亲的“月老”灵机一动,也将母亲安排进了土改工作队。有一天,土匪袭击了工作队驻地,围住了留守队部的母亲。糟糕的是,母亲的手枪里只有三发子弹,但她急中生智,一边鸣枪示警,一边用柜子堵住大门,用床板挡住窗户。土匪一时情况不明,也就不敢冲上去。
清脆的枪声,传到了湖对岸。父亲着了急,由于一时找不到船,便找老乡借了一个腰盆,冒险划水,及时赶了回来,打走了土匪,救出了母亲。如同所有的桥段一样,英雄救美的父亲,终于如愿以偿地娶到了城里的姑娘。同时,经历了生死考验的母亲,也在党旗下宣了誓,成为荆州医院成立后发展的第一批党员。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父亲从荆州地委下派到钟祥县冷水区任区委书记。嫁鸡随鸡的母亲,毅然离开了荆州城,带着四个儿子跟随父亲到乡下生活。只是令母亲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居然在农村呆了十六七年。
不幸的是,父亲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倒了霉,被撤销职务下到生产队去劳动改造。母亲为了照顾父亲也带着儿女们,随着父亲辗转到五三农场的下洋港、三合、刘台等生产队,一家子都住进了茅草棚子。在父亲十多年的劳动改造中,母亲这个地区医院的护士长,就在分场的卫生院或大队的医务室里,锻炼成为了一名深受广大农工欢迎的全科医生。
母亲有一副热心肠,一心为病人着想,曾多次将生命垂危的孤寡老人接到自己家中治疗。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里,母亲白衣天使的身份和她的医者仁心得到了广大农工的拥戴,成为了那个年代父亲的“保护神”,保护着自尊心极强的父亲熬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上世纪70年代末,父亲终于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劳动改造,恢复了级别,回城任职。于是,父亲家乡的人们又蜂拥而至,想让父亲给他们在城里找工作。而母亲,则义无反顾地在家里架起了高低床,开起了流水席,当起了服务员。
综观父母的一生,他们的爱情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却有着相濡以沫的温情。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里,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爱情的真谛:爱情,不仅仅只是花前月下的甜蜜与浪漫,还要经得起风雨,守得住平凡,更是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坚守,在岁月的长河里,化作最温暖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