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6版:江津笔会 PDF版下载

版面: 江津笔会

耳蜗里的桃花源


  □祁星  

  为着山中那份宁静的“喧闹”,周末,我们驱车盘山而上,一头扎进夏日山涧的清凉。溪流清透见底,赤脚踩进沁凉水波的刹那,暑气便蒸发在空气里。我们提着叮当作响的水桶,在流水与青石的哗啦伴奏中寻觅螃蟹的踪影。脚丫拍得水哗啦作响,惊起卵石咕噜翻涌,蝉鸣悠长地漏过叶隙。突然,弟弟脚底一滑,“哐当”跌坐进水里,惹得大家咯咯直笑。清脆的笑声撞上山壁,与潺潺水波在耳蜗中交替欢奏。那一刻,都市积攒的倦意被粼粼波光揉碎,顺流飘向远方。

  这样治愈的场景,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南宋诗人陆游笔下《东湖新竹》中所吟诵的竹韵天籁便是其一。夏日闲暇时,他总爱步入竹海,觅一处碎金流淌的林隙,铺展枕席。侧耳卧听,万籁齐鸣,生机勃勃如自然的吟唱。新笋“解箨”,“簌簌声”似春蚕食叶,是生命悄然蜕变的私语;“放梢”时嫩竹拔节,“噼啪”脆响如鼓点破空,宣告着生命破茧而出;嫩梢舒展时,竹叶摩挲如知己温言,让人宁静平和。倏忽间竹梢一滴宿露积聚饱满,沿青翠竹节悄然滚落,“嗒”一声轻叩眉心,沁凉如清泉荡涤耳廓。我也如陆游一般,俗事烦忧在这片天籁声中应声剥落,唯余灵魂在竹音的浸润里舒展重生。

  这份对自然的向往,跨越千年,在现代人的心中依然回响。《去有风的地方》就将这份召唤送入了都市人的心底。许红豆踏着被岁月磨光的青石板,耳畔先是鸟雀清亮婉转的啁啾;继而是田间麦浪的簌簌低语。碎金般的光斑从叶隙流淌,风过树梢,万千叶片摩挲起舞,“沙沙”“沙沙”的声音仿佛贴着耳际。就在此刻,一滴泪珠无声滑落。那不是悲伤的宣泄,而是紧绷的心防在大自然的细语中被温柔瓦解。那些翻涌的情绪,就在这纯净之声的轻抚下,悄然溶解、飘散。原来,走向旷野,才发现我们苦寻的答案,就藏在自然的声音里。

  倘若你也正被俗事烦忧,不妨去寻觅那藏于耳蜗深处的桃花源。或奔赴山涧,听蝉鸣、听鸟语;或踏入林中,听新芽破土;或漫步小镇,听风吹麦浪。请相信,自然的万千清音,总有一种能穿透喧嚣,抵达你的内心,还你一片澄澈的安宁。

© 荆州日报
ICP备:鄂ICP备05002887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