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宗璇 冯政 特约记者 夏自宇 通讯员 鲁萌 胡艺之
肾脏,不仅关乎身体的代谢平衡,更与生命的延续紧密相连。荆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田媛博士就像是一名战士,以一颗赤诚初心,奋斗在临床、科研、教学一线,始终在为减轻肾脏疾病患者的痛苦而不懈努力。
从医之路慎思笃行
每天早上8点,田媛准时出现在肾内科病房。了解每一项检查结果,跟进患者的病情变化,忙碌的一天,由此拉开序幕。对待日常的临床工作负责认真,切实为群众解决健康难题,这是田媛作为一名“90后”青年医师的坚持,也是她作为一名党员的行为准则。
肾脏内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从肾脏生理、病理到诊疗技术,每一步都不能马虎。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她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熟练掌握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的诊疗原则,能独立完成肾穿活检术、临时导管插管、动静脉内瘘术等常见操作及手术,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徐女士(化姓)顺产后,出现大出血、心跳骤停、休克、急性肾衰竭等症状,紧急转至肾内科。由肾内科组织,联合产科、ICU、呼吸科、影像中心等MDT多学科协作团队“抽丝剥茧”,迅速锁定致病原因——罕见的产后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田媛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双重血浆置换”,通过这种更安全,针对性更强的新技术,降低患者血液感染、过敏等风险。经过近1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持续好转,摆脱血液透析,顺利出院。田媛说,这一成功案例经验也为肾内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促使了他们不断完善MDT流程,为守护患者“生命线”提供最大的保障。
创新领跑始于临床
医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医学科研的进步。作为医学博士、长江大学硕士生导师、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田媛致力于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连续获批长江大学创新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受邀在美国肾脏病年会上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在亚太肾脏病年会上论文成果获得“最佳摘要奖”,此次学会亚太地区仅4人获此殊荣;在国际高水平杂志JASN及KI上发表论文数篇,单篇论文最高SCI影响因子达10.29分。田媛始终紧跟前沿,把握前沿,利用前沿,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年学者的执着与追求。
临床是科研的灵感,科研是临床的驱动力。2024年6月起,在田媛的主持下,荆医肾内科首次牵头发起“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通过关于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的研究,寻找干预治疗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有效临床措施。该项目以医联体为基础,在荆州及周边医院相关科室开设分中心,不仅凝聚全市科研力量,也有助于基层医院实现科研项目“零突破”。
从基础课题到临床研究,田媛希望能越来越多地把临床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应用于科研中,为更多疑难病例提供荆医的解决方案。
同道而谋,相与有成。实现科研追求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为科室培养一支研究型团队。田媛还积极邀请肾脏学科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将学术前沿根植、融合和应用于临床;同时指导研究生们用科研思维关注临床问题,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从临床中找答案、解难题。
“科室的支持及医院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支撑,是临床医生开展科研探索的坚强后盾。”担任肾内科主任后,田媛更加信心满满:“医院提供了能干事的平台,大家都有一颗想干事的心,我们会竭尽所能推动科室攀向高质量发展高峰,更好地服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