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5版:书香荆州

土味与真情书写时代故事
——观电视连续剧《山海情》有感

  影视观感

  □黄园钧

  《山海情》这部讲述宁夏西海固地区移民搬迁故事的电视连续剧,因其土味与真情就这样吸引了无数观众。

  尽管“土掉渣”,但让人回味无穷。一是色调“土”。宁夏西海固有名的“苦瘠甲天下”,涌泉村满眼黄土地,给人无限苍凉之感,确属不适宜人类生存之地。村民从大山深处搬迁至靠近银川的引黄灌区,玉泉营的地窝子、土坯房,茫茫戈壁,满天黄沙,飞沙走石等画面,没有水,没有电,地上寸草不生,一顿饭里半是粮食半是沙子,等等,高度还原其时其地的贫困状况和环境恶劣。色调之“土”,条件之差,为表达主题而设,渲染出“典型环境”中脱贫攻坚道路上的重重艰难险阻。二是方言“土”。丝毫没有让人感觉到宁夏地区方言成为观剧的障碍,恰恰相反,正是这原汁原味的方言,仿佛把人带到了当时真实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情感随故事情节的推进而起伏跌宕,意蕴在人物极具表现力的方言土语中得到升华。三是做派“土”。喊水叔、大有叔、白校长等人物一概“灰头土脸”,满脸“西北红”,或嘻笑怒骂、或隐忍坚毅、或逆来顺受、或不甘现状,“土”得通透、“土”得纯朴,性格突出,皆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情到真处自然浓。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创造了奇迹,9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其中各级干部付出了艰苦努力。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激发了创作灵感,呈现出反映时代主题的《山海情》。作为一部国家广电总局建党百年展播剧,其成功之处关键在“真情”,故能吸晴,引发观众共情。剧中“山”指宁夏,“海”指福建,因为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成就了一段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闽宁镇就是一个见证。一方面是多层面展开。一个“情”字剧中无处不在,围绕父子情、兄弟情、爱情、友情、师生情及乡情等,深入人物微观情感,挖掘人物多重人性,人物在成长,观众受感动。另一方面是真感情流露。比如,村民在整体搬迁问题上,可谓矛盾重重,剧情冲突激烈,及至追溯到马姓、李姓先祖相助相亲的渊源,村民真挚情感在百家宴上得到集体宣泄。得宝与麦苗从两小无猜,到青春萌动,到互相牵挂,到终于走到一起的爱情故事,如此纯真如此唯美。不管命运多么苦难与不堪,水花总是抗争着,她的微笑深藏骨子里,她的善良、坚定与坚韧,让多少观众“鼻酸想哭”。《山海情》的真情还表现在双维度叙写。一是写村民的真情,一是抒脱贫攻坚的真情,福建各方的无私帮扶,马得福等本地干部的无私奉献,两个维度,两条情感线索,“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人物原型在剧中艺术凸显,故事感人至深。

  电视剧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山海情》“土”中见真情,“小人物”参与和见证了“大时代”,不愧是一部“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土味”的主旋律剧,其成功拓展了精品创作新思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