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7版:荆州宣讲

努力绘就沙市乡村旅游新画卷

  □黄鉴

  近年来,荆州市沙市区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如何将更多乡村旅游“造景图”变为“实景图”,成为一道重要课题。经广泛调查研究,笔者就沙市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浅谈几点对策与建议。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021年“十一黄金周”,全区景区总人流量估算为54133人,估算总收入为2165万元。沙市区发展近郊型乡村旅游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关沮、锣场、岑河、观音垱4镇的39个行政村,已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景象。村域资源以长湖自然风光、小梅沙海洋馆、“湖北草莓第一村”锣场村等为特色靓点。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基本完整。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配套不断健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村用上“放心水”和“动力电”,村庄绿化美化。两纵一横高速公路及国省道衔接,村村通公路。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沙市乡村旅游业加强了城乡交流,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提升之处。

  乡村旅游缺乏龙头乡村、龙头企业、龙头景区、龙头项目等作强支撑。除荆州海洋世界景区正在创建4A景区外,其余景点的档次普遍不高。乡村旅游缺乏精品线路乃至于旅游圈闭环等作硬支撑。一日游线路不成熟,独立成团、散客拼团、自由行都难以形成“气候”。部分展陈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比如农耕文化博物馆在岑河镇桂花村等村均有设立,基本上是收藏农家淘汰的农用工具。部分优势资源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比如位于观音垱镇皇陵村的“皇陵冢”,未呈现出楚相陵墓的规模和气派。

  对策与建议:构建“全域”格局绘制“全景”画卷

  乡村旅游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城乡消费的新兴产业,为加快发展步伐,现作如下几点建议:

  高位谋划,精准定位,着力构建“全域”格局。一是积极塑造品牌。立足湖北江汉平原水乡田园特色,打造“楚韵乡野”沙市乡村旅游品牌IP;成立沙市区乡村旅游协会,组团参展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大型节会。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沙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打造荆州海洋世界海洋文化旅游区、印象长湖风景区、大话三国·荆州关公小镇、岑参故里文化旅游区四大景区。三是促进内外联动。推动各乡游点与城区的长江老码头、胜利街西段、中山路-崇文街三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万寿园、荆江亭、章华寺、张居正纪念馆等景区连片发展,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与周边县市区的荆州桃花会、江陵三湖黄桃节等节庆活动对接,构建楚风乡村全域旅游目的地。

  高点部署,精确融合,尽力开启“全季”模式。一是生态和旅游融合;依托长湖、梨树主题公园、白水滩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打造都市休闲康养目的地。二是农业和旅游融合:依托江南春田园综合体、农甜农业产业园等园区,体现出田园景观和农村风情风貌。三是文化和旅游融合:依托皇陵冢文物资源,打造“楚春申君黄歇陵园”;利用天星观战国楚墓群文物资源,扩建历史文物图片馆;以实物、模型、蜡像、高科技模拟等形式,整合打造“中国江汉平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大型展馆;依托陈龙村篾匠、木匠、瓦匠等资源,打造工匠之乡、非遗之村,展现竹文化之韵;利用中共鄂西特委纪念馆、新四军襄南独立营纪念园(碑)等革命纪念地,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四是开启全季模式,即每年正月和农历5月13日,依托多个关公纪念地举行关帝庙会;春季沿长湖湖堤公路开展“环湖自行车骑行大赛”,夏季端午举办长湖龙舟拉力赛,秋季在农民丰收节上进行民俗表演,冬季举行“百家财鱼宴”烹饪大赛等。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奋力绘制“全景”画卷。大力培育“旅游名景、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名店”,擘画“1+1+1+N”沙市乡村旅游“全景图”。一是打造一“圈”。即锣(场)岑(河)观(音垱)30分钟车程乡村旅游圈。依托沙市机场候机厅、沙公和沪渝高速服务区等窗口作乡游整体形象宣传,利用城区各汽车站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形成乡村旅游圈闭环。二是开辟一“路”。即西延王(渊)三(湖)线经陈龙村接北京东路建设乡村旅游公路。形成沙市乡村旅游区横轴和南环线,开辟荆州43路乡村旅游专线车。三是实现一“环”。即依托荆州36路、67路公交线路,打通习口至丫角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调整形成旅游公交环线。四是形成N条乡村旅游线路。“秀美长湖”之旅。含:湖心岛、湖堤十八弯等水景,318国道长湖特大桥等桥景,习家口船闸等闸景。“非遗文化”之旅。沉浸式体验沙市非遗馆、荆楚璞玉琢磨技艺体验馆、张可前纪念馆等景点。还可开辟“寻根谒祖”之旅,“农家体验”之旅,“研学教育”之旅,“乡村科普”之旅等等线路。

  灵秀沙市,楚楚动人。乡村旅游成为市民的第二种生活方式,遍地是景逐渐成为沙市乡村新气象,彰显出“望得见绿、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特色,将为实现乡村的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汇聚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沙市区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