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朝贵 喜欢,源自于一位高年级同学的一篇作文。只是,现在已记不清那个同学的姓名了。那天,当语文老师手捧着那篇《茉莉花开》的作文,在课堂上作为范文朗读:“茉莉花有九瓣花瓣,开出来的花雪白雪白,像飘飘的雪花,它的叶子圆圆的,很有活力;还碧绿碧绿的,绿得那么鲜、那么亮;花开时,香气弥漫整屋,散发的香气虽不浓郁,但很清香……”时,一下子我被茉莉花这个我连影子也没见过的小精灵深深地打动。从此,茉莉花的名字在我的脑海中牢牢的扎下根来。 后来的一些日子,我便与同学及伙伴到处打听谁家种有茉莉花或是哪里有茉莉花买卖。目的只是想看看茉莉花的花叶,感受下茉莉花的淡雅清香。 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农民连吃饭的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有谁家还有闲情逸致栽种那些花花草草。 随后的很多年里,我只有默默期盼、悄悄地等待;等待亲眼看看茉莉花的样子,栽种一棵茉莉花的愿望实现。 转眼,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终于有机会从偏僻的乡村来到繁华的县城学习、工作。刚一进城,我便满城寻找我日思夜想的茉莉花儿。但当时正值冬季,纵然我跑遍了小城的大街小巷,还是没有看到茉莉花的影子。一时间那种失望的心情,硬是让我苦闷了一个冬天。后来听人说买花草要到春天才会有的,带着一种期许,我心情才算好了一些。 第二年开春,我便早早地将窗户的外窗台收拾干净,又从日杂公司买来几个大小不等的花钵、花盆,以作备用。之后有事无事就到老街上转转,打探哪里有花草卖买的信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在老街的花市,我终于看到了多次梦中见过的茉莉,感受了那花朵的淡淡幽香。 第一次看见了茉莉花娇小玲珑的身影;她椭圆形的叶子碧绿碧绿,叶子上滚动着晶亮的水珠;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几枝细细的花蔓伸出盆外,花蔓的顶端长满嫩绿细小的新叶。一下子,那种欣喜,我如同见到了心中的梦中情人。我随口而出:“老板,这茉莉花多少钱一盆?”我甚至没等老板说出“一块五角!”的价钱,就迅速地从荷包掏出贰元的纸币,递到老板的手上。我等不及接过老板找回的零钱,便快速地端起花盆,满心欢喜往回走去。 回到房间,我小心翼翼的将它端端正正地放在窗台正当中的地方,让所有的雨露阳光都能自由的泼洒在她身上。将她安置妥当,我又跑到小城为数不多的几家专卖花卉肥料及药物的门店,买回花铲及养植茉莉的花肥。在随后的日子里,照本宣科地照着资料上的方法做了起来。 浇水、施肥、松土、洒药。这些看似简单却精细的活儿,几乎成了我每天起床之后雷打不动的工作。特别是进入夏季以后,因茉莉花怕晒怕冷,每天早晚还得将它像照看孩子一样搬进端出,生怕它受到半点儿伤害与委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个月的精心呵护,刚买来还十分瘦弱的几片叶子、零零星星的几朵小花,渐渐的也变得枝杆粗壮、叶子肥厚了。特别是初夏之后,那虽然小点,却粉粉肉肉的花骨朵儿,伴随着一缕淡淡的清香,一批批挂蕾、开花。那些花骨朵儿长得也快,头天还像玉米粒般大小,第二天下午就如一颗颗大号的珍珠泡了。到了晚上,细长的枝条上已全是含苞欲放的花朵,如星星般的在我的窗台前闪烁。那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的花瓣,又娇嫩、又鲜美,层层叠叠;晚风一吹,越开越大,清香也越来越浓郁。那花香一阵阵、一阵阵吹进我的房间,浸入我的胸腔,沁入我的骨髓,涤荡我的神魂,再伴着我悠然入梦。仿佛,我的呼吸都带着茉莉花的芬芳。在那连电风扇都很少见到的年代,让我在酷热与烦躁中,度过了一个个清凉与宁静的日夜。以至后来每年初冬的来临,我又会小心翼翼将它搬进房间,放在紧靠门窗前有充足阳光和光照的地方。直至现在也一如继往。 花开花落、斗转星移,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几十年间,我也养过一些别的花卉,有些花也开得非常绚丽多姿、花香四溢。但那些花朵,在我的生活中都只是昙花一现、匆匆过客。唯独这茉莉花让我情有独钟。无论我走在哪里、身处何处,我都会将那几盆我最喜欢的茉莉花带在身边。 也许是因为苿莉花她清新、淡泊、含蓄的品格,从我年少开始,我便与她结下不解之缘,所以一路走来,我都把她视为最知心的朋友与爱人,在我人生的路上,一直与她清淡相守,慰籍着彼此的灵魂。 (作者单位:监利市文化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