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06

生活随笔
行走沙刘线

    □易卫东

    沙刘线是连接联通长江两岸人民群众交流交往的一条重要省道,更是我生命长河中最为倚重的一张路线图。它一头从江汉平原的中心城市出发,这座城市早已成为我工作生活的幸福港湾;另一头延伸到鄂西南的丘陵山区,那里有我朦朦胧胧的童年记忆、耕读为主的青少年时代,有我铭刻于心、念兹在兹的乡音乡土。时光荏苒,往事悠悠,第一次穿越沙刘线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1985年9月上旬的一天中午,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我跟随笑容满面的父亲来到刘家场最热闹的集镇中心,独自搭乘一辆前往武汉的大货车,坐在副驾驶车位上,怀惴对大学校园生活的无限憧憬,开始了崭新的人生之旅。

    汽车行驶在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丘陵山道,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农家土砖屋,村民们无拘无束在田间地头劳作休憩,三三两两啃草的水牛、黄牛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一幅天然浑成、质朴无华的田园风光。车过新江口,眼前豁然一亮,“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望无垠的江汉平原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司机王师傅告诉我,那就是沙市!

    大学四年,幸运的我,毕业分配,回到离家不远但当时闻名全国的明星城市——沙市市。从此,沙刘线便成为我生命中牵挂探望老家亲人的情感线、见证改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沧桑巨变的晴雨表,在数十年时空变幻中真实体会、细细品味这条线上的风风雨雨、喜怒哀乐。

    刘家场自古以来扼守两省三市五县交通要冲,是开国上将贺炳炎的家乡,也是湖北省著名的“工业重镇”“口子镇”。沙市的轻纺工业产品如日中天、享誉中外,从沙市运货到山区小镇销售,成为生意人最为青睐的一条线路。那个年代,沙刘线上车轮滚滚,人潮涌动,开往刘家场的客车车顶上堆满大件小件,车内挤满大包小包,生意人遇见熟知的老朋友,高兴不已,大声交谈,通红的脸颊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天有不测风云,有时长江两岸大雾弥漫,轮渡全部停运,江南江北的货车、客车、小车静静地臥在大堤周边,绵延数公里,宛如一条盘踞在江边的巨大长龙,蔚为壮观。“什么时候这里修座大桥就好了。”人们叹息着、期盼着。

    2002年国庆前夕,荆州长江大桥通车。“国庆三天市民免费参观大桥。”新闻媒体一遍又一遍将这个特大喜讯传播到大街小巷,全城沸腾了!国庆第一天,我也辗转反侧,早早醒来,带着老婆孩子,跟随络绎不绝的人群享受这美妙无比的幸福时光。我站在大桥中央,脚踩厚实平坦的路面,目视浩浩荡荡的江水滚滚东流,远眺看不到边际的西南方向,感慨万千:回家的路再也没有阻隔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沙刘沿线的风景伴随时代铿锵前行脚步正在日新月异变化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映衬下,昔日低矮破旧的乡村土砖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造型别致、宽敞明亮的农家新楼房,掩映在树林花草中,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春播夏收时节,播种机、收割机在田野里肆意奔突,挥洒自如。瓜果成熟了,村民们沿着公路两侧摆满西瓜、甜瓜、蜜柚、葡萄,各种各样的水果千姿百态,色香诱人,南来北往的行人忍受不住诱惑,纷纷品尝购买,好一幅怡然自得、丰衣足食的新画卷。尤为欣喜的是,沙刘路变直了、变宽了、变长了,经过几次大规模改造修建,裁弯取直,铺设的柏油马路蜿蜒西延。这条省道已经更名为沙渔线,直通宜昌五峰县渔洋关镇。新江口大桥早已华丽转身,单桥变为双桥,松西河两岸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绵延不断;白云边大楼巍然矗立,傲视群雄,象征松滋工业经济的实力和底气。弥市大桥一改老态龙钟的样子,旧貌换新颜,虎渡河畔人来车往,川流不息。2017年元月,荆松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春节期间免费通行。大年三十早晨八点,我兴致勃勃从沙市出发,回松滋老家过年,小车刚刚停下,父母亲乐呵呵走了过来,一瞧时间,哇塞!正好9点半,整整比过去回家时间提前了一半。

    弹指一挥间,荆州首座长江大桥已经步入20周年。荆州城区一座长江大桥早满足不了需求,新修的大桥动工了吗?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即将开工的过江通道上,许下对美好生活的新愿景向建设者发出了深情呼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