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文学副刊

目极九州写春秋
——安频先生印象

    □徐进

    文学是他一生的追求,写作是他人生之最大快乐。

    在耕耘文字的方块田里,他与故事中的人物深情对话,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笔下的喜乐悲苦中,让读者诸君慨叹世态之炎凉。

    他的文章以小洞见大乾坤,叙笔触情暖天下。

    编织着喜怒哀乐之人情冷暖,倘佯在历史与现实的风物中,他安妥了魂灵。

    ——题记

    初闻安频先生大名,是在1996年的《监利通讯》和《监利报》。他写的文章新颖耐读,深深吸引了我。他写的新闻报道和通讯类文章,以其素材的鲜活,文章少有说教,且具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初识安频先生,是在2020年金秋10月。因一篇稿件,我与安频先生有了交集与联系。他打电话约我见面。10月下旬的一天,我见到了安频先生。一见面,不像是初识的朋友或文友那样拘谨,我们却是一见如故。

    安频先生,高高的个子,面容祥和,眼睛炯炯有神,步履稳健向我走来,一双大手温和而有力。让坐、敬茶,热情有加,他给人亲切和蔼的印象。

    落坐之后,我们开始了叙谈。因兴趣相投,我们谈的内容多,范围也广,但主要还是谈一些文学与写作之事。听安频先生的一席谈,特有津味。他谈文学与未来,文学与人生,文学与记忆……像是上了一堂高深的文学技巧课。

    安频先生的写作之勤,是大家公认的。他是多产作家,写作涉猎的范围广,他用一双慧眼获

    取鲜活的素材。他的文章遍布全国各大报刊及著名网络平台。

    安频先生出身农家,早年有过工人经历。在工厂他掌握了机械行业铣、钳、镗、刨等多项技术。在工厂火热的工作之余,他勤于写作,酷爱文学,行走在充满荆棘的文学之路上。

    后来,安频先生转入政府机关任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笔耕不辍,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并写下了大量文稿。

    从1983年起,他在《监利通讯》《监利报》《荆州日报》《三峡日报》《孝感日报》《濮阳日报》《苏州日报》等市县级报纸,及《人文城市》《湖北地方志》《荆楚报告》等省级内刊物上发文410余篇。

    安频先生又在全国各大报刊、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作品140多篇,在人民网、新华网、党建网、学习强国203个网站发表文章360多篇。

    2009年起,安频先生担任多年监利市作协执行主席。从2012年7月担任《监利人》杂志主编(共出刊113期,总计181多万字)。同时兼任湖北省文联主管的《荆楚报告》杂志执行副主编,《大荆州》杂志主编(出刊31期,计40多万字),省级《领导科学论坛》杂志编委。荣获湖北日报“灯下漫谈”征文二等奖,湖北省报告文学散文类一等奖,2019年获得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还被青年文学家、散文百家杂志评为优秀作家,被海外文摘、散文选刊、精短小说聘为签约作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严谨治学的一杆标尺。在古代,学问是考验一个文化人对国家和民族贡献与否的衡量标准。在这一点上,我

    认为安频先生已做到了。

    他读书破万卷,诗书记心中。九州极目,万里江山一览,四海踏浪,锦绣神州凝笔端。在文学的方块田里,他默默的耕耘,收获着沉甸甸的快乐。

    可见文化的软实力是何等重要,故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比较性语言传世。说明文化的引领性,文化的智慧性,指引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向。

    文化即人化。文化就在朗朗晴空之下,在自然风物与人群之中。安频先生在写作中,善于抓住文章中人物与自然风物之亮点,在突出亮点中出彩。

    写自然风物,他将自然环境中的人与物,写得灵动鲜活,神采飞扬;写人物,注重刻画人物个性特征与特点,逆光似的描写,将人物立体化、形象化,达到人物丰满传神的效果。写特色小吃,能让读者触动味蕾,鲜香四溢,生津五味;写古迹踏访,红色革命遗迹,绿野寻踪等,写法都是别具一格,独放异彩。

    他的文章,能让读者诸君陶醉在灿烂的古文明之中,吸取文化的营养;欣赏自然之美景,在天地间找寻美的芳菲;瞻仰红色遗址,敬仰先烈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血性担当。

    在安频先生的作品中,一是乡情味、乡土味浓郁,把轶闻旧事,民间趣闻相互串联,散发着浓浓的地域风情。比如写大蒜,他能将大蒜的食药功能写的形神兼备,似可入药典、菜谱。烹调蒜香的描写,读者诸君或可看得胃口大开,这些乡土菜肴真可上得大雅。

    其次,他的文章接地气,乡土俚语和方言的运用,地方习俗工笔似的描写,言简意赅,贴近泥土的语言,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时空距

    离,凸显了文章的亲和力与新意,和作者写实的风格。

    他的文章往往并不单调的为写某人,某事或某物,而是在以写情,写景,写物中贯穿文章始终,在情,景,物中,通过人物这条主线,在铺叙的大背景下,将人物、景物、事物巧妙的,趣味性的描写出来,在起承转合中渐入佳境,文章在一波又一波中,形成意犹未尽的高潮,让读者诸君产生强烈共鸣。

    走在文学的路上,余秋雨先生谓之:文化苦旅。的确,爬格子是艰辛的,可安频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安于寂寞勤笔耕,频出佳作著文章。

    文如其人,为文即为人。读安频先生的文章可以感悟到他的性格与为人。他性格爽直,胸怀坦荡。他对人对事不阳奉阴违,不对的直说,错误的纠正,不搞过后计,不过后损人。但也因真性情,容易得罪人。

    近距离接触安频先生,可以感觉到,他都是在用真情与心血写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方块字里都饱蘸着他的心智与汗水,他的文章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凝结成的一篇篇美文,温暖了读者,照亮了文学的旅途。

    我作为一名写作爱好者,深深地为安频先生对文学的执着与追求,对文学的敬仰而感动。写作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读他的文章总能安妥魂灵,给人激情与力量,启智开心。

    有人说,美文是上天赐予的宁馨儿。安频先生就是在替上天编织一筐筐,一篮篮的美丽花儿,将它们放之于蓝天之下的河流山川、沃野田畴,绽放美丽与芬芳,温馨地飘散在宽广的原野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