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程康 解放后,由于乡村小学迅速发展,教师多系私塾和小学毕业生,难以胜任教学工作。文教科及时采取了很多措施:1951年,举办教师星期日学校,能者为师,互教互学;1952年,举办教师业余进修班,选送小学在职教师到荆州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和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深造。 专署教育科还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积极组织广大师生投身到各种政治运动之中去。1950年,根据行署的要求,抽调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师范学生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51年3月,在全行署中小学师生中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声讨美帝国主义在朝鲜犯下的滔天罪行,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和拥军优属活动。 本文在这节着重介绍一下襄南公学的基本情况,因为这是一所共产党为培养干部而创办的一所抗大式的革命大学。据《洪湖教育志》记载:1948年3月为了适应解放战争迅猛发展的需要,湖北省委初创于潜江县的襄南公学,在百万雄师追穷寇的胜利进军号中,武装起来,随军转战,途径天门、京山、随县、枣阳、监利等县。1948年底,原新堤沔阳二中校长王功品与武汉大学助教邵浩投奔解放区,襄南地委和军分区领导亲自接见,并任命王功品为襄南公学副校长(县团级),邵浩为襄南公学教师,后被任命为沔阳专署教育科长。地委宣传部长谢健兼任校长、岳毅任书记。为了保证襄南公学师生安全,襄南地委和军分区还为学校配备了警卫队。襄南公学师生一行随襄南地区(后为沔阳地委)于1949年6月胜利抵达解放后的洪湖新堤镇,7月正式定址于原江峰小学。1951年6月,洪湖县成立,襄南公学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沔阳地委撤销,襄南公学也随之撤销。新堤中学(洪湖一中前身)迁移于此。 襄南公学在新堤近3年时间里,共培训900多名知识分子干部,轮训600多名在职干部,对新解放区各项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51年6月召开第一次文教助理员及小学校长会议(图一),决定将私塾改造为乡村小学。8月,在新堤举办全县中小学教师暑期讲习会,学习时事政策、教育方针,明确办学方向,坚持向苏联学习。 1952年7月,全县公办小学教师暑期集中于新堤进行“三反”学习,结合进行反对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的教育和揭发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10月,县文教科在第五区朱新场中心完小试办“星期天学校”,每星期日组织辅导学区乡村小学教师学习政治和业务。 1954年,洪湖遭到百年未有的水灾,全县百分之九十四以上的学校被洪水卷成一片瓦砾。洪水退后,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学校,大力贯彻“坚持灾区教育”的方针。同年9月到次年7月间,所有被洪水冲垮的学校基本上恢复起来了。在恢复学校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政府拨给学校15万元作为修建费,群众纷纷向学校献工献料),教师们受到很大的鼓舞,也发挥了冲天的干劲,他们有的跋涉到几百里以外的地区去动员学生上学;有的采用分散教学的方式,逐村逐户地登门上课;有的日夜战斗在修建学校工程的工地上。这样,不仅很快恢复学校,而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教学工作。但是,水灾灾情太大,群众生活条件十分困难,故在1954年间,小学学生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新堤中学减少了一个班和103名学生,洪湖师范迁到荆州东城外去了,原址移交给洪湖初级中学。至1955年,随着农业生产的丰收和群众生活的迅速改善,全县中、小学教育全部恢复了原来面貌。 研究得知:1953年至1955年,在这期间,由于“整顿巩固”和遭受水灾,洪湖教育除中学有所发展外,小学则基本上处于稳定的状态。1953年春,中央提出“整顿巩固”的方针。为落实这一方针,教育主管部门对全县小学教育进行了一次整顿。通过整顿,小学由原来的143所、820个班,合并成为135所、689个班,小学学生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中等教育,除洪师的班次,学生保持原来数量外,新堤中学增加到11个班,516名学生。 这一时期,县文教科的主要工作如下:1953年3月,成立洪湖县扫盲工作委员会配专职干部11人。8月县扫盲办公室副主任李循一改任县教育科第一副科长,原教育科科长胡安调任县民政科任科长,程世颐继续留任副科长。1953年6月—12月,文教科对全县小学教师队伍进行了整顿,有近千名不称职或患有严重传染病的教师转业或离职休养。按照班数学生人数定编定员,人数虽有所减少,但质量却有所提高,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1954年7月19日,洪湖遭受大水灾,全县淹没,校舍倒塌,中小学教师除保护校产的,全部转入人民政府组织的救灾工作,帮助灾民进行转移和生产自救。县文教科全体机关干部全部下乡救灾,我父亲程世颐在龙口区参加抗洪救灾,就是在此时他老人家和宋荣清阿姨同时患上了肺结核病。 三、沔阳专署师资轮训 班 沔阳专署师资轮训班是在洪湖建县之前,沔阳专署教育科对所有从旧社会过来的老师进行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管长远、打基础的工作。参加轮训的主要是全区各县在职老师、校长、教育界的骨干分子,毕业后原则上是哪里来哪里去。当时,沔阳专署教育科还开设了师资训练班。它区别于轮训班的主要是在招生对象上,训练班是招收的社会青年,不是老师,结业后可分配当老师。事实证明这一批教师一直坚守在洪湖及以前属沔阳专署的各个县市的教育战线上,有的走向了领导岗位,有些成为教学骨干。直到改革开放后,这一批根红苗正的教师骨干为我市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二)。 宋荣清阿姨讲:当年轮训教师的任务非常重,整个沔阳专署的老师都分期分批来新堤集中培训。当时沔阳专署辖沔阳、汉川、汉阳、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七县及新堤市(1949年9月成立新堤镇,新堤镇直属沔阳地委,下辖新螺、黄蓬两个区和新堤办事处),专署驻新堤,为了加强对全专署教师轮训工作的管理,决定对来自全专署各县参加轮训的教师进行分区队管理,每个区队设一名正区队长,一名副区队长。我父亲程世颐任第一区队正区队长(新堤)兼政治理论辅导员。 建县前后,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改造旧社会过来的教师,专署、县委、县政府还采取四项举措:一是留用原有公、私立中、小学教师,对他们开展教育和改造工作,团结一切可团结的老师为我所用。二是为了调动旧社会过来的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看到自己的美好前途,决定将740名私塾教师转为民办教师,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关心的身份问题。三是从专署、县委、县政府机关抽调296名有文化的机关干部转行当教师。四是在沔阳师范学校开办一年制的速成班,培训小学教师共200名。 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使洪湖早期(解放初期)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大改观,纯洁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发展壮大。 1951年6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洪湖县。28日,洪湖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沔阳专署师资轮训班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部分成员移师荆州,成立了荆州专区师资速成班。 四、农村的扫盲运动 沔阳专署教育科、洪湖县文教科在建县前和建县后还抓了农村的文化扫盲运动。 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掌握在统治阶级的手里,广大工农群众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根本没有学习文化的条件,只能长期过着睁眼瞎的痛苦生活。洪湖地区解放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党和政府的大力领导与积极提倡下,农民扫盲教育像雨后春笋一样的发展起来。1950年清匪反霸时,就开始组织农民上夜校,1951年10月17日,县人民政府发出《抓紧关键,把冬学提高一步的通知》,并转发了《洪湖县今冬明春冬学运动实施纲要》。建立了县、区、乡(农会)三级扫盲委员会,区以区长为主任委员,秘书、文教助理员和教职员联合会负责人为委员;乡以乡长(农会主席)为主任委员,加强对扫除文盲工作的领导。县扫盲委员会在新堤开办全县冬学师资训练班,培训民师149名。参加培训的民师中,除每乡选送的2-5人外,还有土改区村小学的在职教员。民师培训结业后,在全县开办冬学78所,组织5712人参加学习。每晚学习2小时,学习20天。学习内容有政治课,讲解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的政策,抗美援朝的意义及新婚姻法;有识字课,使用省编《冬学课本》;有唱歌课,教唱流行的政治歌曲,为加强冬学教学的业务指导,以区为单位设立冬学教学经验传授站,县立小学校长兼任站长,辖区冬学民师每周集中一次研究教学。 西南军区某部文化教员祁建华创造了速成识字方法,在二、三个月内扫除一批文盲。1952年10月,县文教科选派周子良等3人赴武汉学习“祁建华速成识字法”。11月在新堤万寿宫举办近百人参加的速成识字法师资培训班。学员结业后组成扫盲工作队赴全县各区,集中文盲开展短期速成突击扫盲运动。 沔阳专署教育科、洪湖县文教科历年来扫盲工作的成绩表明,不仅是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服务了生产,服务了党的各项中心工作。在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中,扫盲民校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阵地,为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在发展农民扫盲运动的同时,文教科不忘生活在新堤的广大工人阶级。五十年代初期,中共洪湖县委、县政府强调干部、职工的文化学习,明文规定,不能完成文化学习计划的干部、职工,不得提升;已提升的应一律补习文化课。 1951年,新堤镇政府和镇工会组织职工业余学习,借用小学校舍开办夜校27班,参加学习的职工1017人,其中女职工757人,职工家属20人,城镇居民202人。1952年,新堤镇政府主办街道夜校,组织居民职工学政治学文化,开办15个教学班,学员486人,其中女学员36人。随后,开办新堤和峰口职工夜校。 1953年1月,在新堤建立洪湖县直属机关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县委、县政府机关的部、办、委、科、室和直属企事业单位干部120人,按文化程度编为两个班,参加业余文化学习。授课内容有政治、语文、数学。1954年,学校改名为洪湖县干部职工业余文化学校,有学员173人,分3个班,专职教师3人,每天早上课堂教学2小时,晚上教师深入学员单位进行自学辅导。 通过学习,学员不仅认了字,而且学了技术,提高了思想觉悟。因此,这些参加扫盲学习的工人、农民在各项运动中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