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文学副刊

魏桥其实该称宋桥

    新版《监利县志》称:“魏桥,又名宋桥,位于监利县程集街东南端。”该桥为“敞肩单拱”式,始建于明朝初年,重修于1936年。拱桥中央嵌阴刻八卦图一幅。该桥为全县“古建筑”之首。

    宋桥何以称魏桥?数百年来众说纷纭。

    相传元末明初,战祸连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灭元登基,改国号为洪武元年。前朝进士宋廉与胡维庸(郎舅关系),毅然归顺又同朝为官。廉公被封为大学士,专司太子授业之职,因敬业而受宠。洪武十三年(1380年),朝廷发生一起公案,按律当株连九族,宋与胡被打入大牢。不日,胡公毙命。廉公因马皇后施救幸免一死,革职为民。廉率家小离开京都,逃至四川梓桐县,与李氏夫人“深感委屈,险入鬼录”。遂改宋姓为魏氏,吩咐子孙分头逃命,阖家洒泪而别。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廉公之后裔魏天治几经转徙,先到监利县汪家桥附近金熊岭落籍,后迁居程家集毗邻下新剅。他审时度势,遂改姓更名为“宋安定”,被后世称为宋氏之“一世祖”。

    据说五世祖文秀公,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移居程家集下街,后又有族人陆续搬迁至小街东头定居,隔河渡水极为不便。秀公急公好义,慷慨解囊架设木桥,在冠名时,追思远祖蒙冤仍心存疑虑,还有“宋家不要脸,苟活当太监”等流言蜚语,便托名“魏桥”。此后,文秀公之子伏昂饱读诗书,英年入仕,在出任石首县令时,秉承先父之志,遂出资聘石匠、采桃花山之石,借水路运抵程家集,推倒木桥,兴建石桥。

    二十世祖传礼,字顺成,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幼承庭训,聪敏通达,积德行善。独资翻修“古魏桥”,采用方、条青石料,砌成南北向,横跨老长河,庄重古朴。今人楚山作《喜春来·古魏桥》曰:“老长河系通衡口,北往南来笑点头。口碑史志均传留。名胜久,纵圮也风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