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荆楚往事

沙市有一条“崇尚文化”的老街

    □秋天的声音

    今年国庆长假第一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我们专程前往位于沙市老城区的崇文街,探访少年时代居住过的地方。眼前这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大部分已经在旧城改造中拆除了。老街西头路口用砖墙封闭着,我们只得绕道中山路,从洪家巷穿行至老街遗址处。所幸的是,那些被保留下来的老房子,都在醒目处挂上了“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建筑”的标识牌。

    崇文街原来叫作“丝线街”,因街上有不少丝线作坊和店铺而得名。后因街上建有“文昌宫”,又更名为“崇文街”,寓意是崇尚文化的街道;上世纪60年代,崇文街改名为“红卫街”,十年后,又恢复为“崇文街”。据说,文昌宫有新老之分。新文昌宫建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老文昌宫则建于明代。由此可见,崇文街的确是一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老街。

    崇文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老街,与中山路西段平行延伸、相向而行。老街西边出口处俗称“大弯”,是中山路与解放路交汇处。这两条当年城区的主要街道,与垂直而来的新沙路相连,形成一个90度的大弯道。

    老街的东头,连接一条叫“月亮街”的小巷子。小巷子十分奇特,不仅也有一个90度大转弯,而且还是一条又窄又陡的坡路。过往行人走到这里,一不留神就会摔个“屁股蹾”,这段铺着青石板的滑坡路,就是沙市老少皆知的“软脚坡”。

    那时侯,一堵堵深宅大院的高墙,默默矗立在老街两旁,显得老街是那么端庄与祥和。长短不一的青石板,错落有致,一直延伸到老街尽头。其中一些年代久远的青石板,被过往车辆和路人碾磨得光亮圆滑,犹如一块块硕大无比的“老面馒头”。

    老街上的大宅门一扇接着一扇,里面都是一重重深宅大院。老街中段有一扇漆黑厚重的庭院大门,门前青砖铺路、绿树成荫。走进大宅门,里面有前后五进大小各异的院落,还有五进设计别样的厅堂房舍和过道廊桥。这一重重木质结构的古老建筑,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据老辈人说,这里曾经是唱戏、喝茶、赌钱、宿客的地方。上世纪50、60年代,搬来两家机关单位在此办公,一些随行家属也在里面居住,第四进堂屋的楼上,便是我少年时代的家。

    据史料记载,当年家喻户晓的黄州会馆,就位于崇文街中西段。清嘉庆、道光年间,会馆生意十分火爆。我曾于闲暇之余偶发奇想,莫非少年时代居住过的深宅大院,与早已不复存在的黄州会馆有些许关联?其实不然,眼前这块黑底金字的“历史建筑”标牌上,分明刻着“黄州会馆”四个字。原来,于2019年9月30日“失而复得”的黄州会馆遗址,就在我少年时代上学的必经之路上。只不过,当年繁华兴盛的“黄州会馆”,如今就剩一座旧门楼了。

    小时候,站在我家庭院大门前面,便能看到对面高台上那棵银杏树。古老的银杏树参天挺拔,粗壮的树干三个人都抱不住,一根根裸露出地面的树根,像碗口一般粗细。

    到了秋天,天上地上一片金黄。太阳照在银杏树上,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芒,成熟了的“白果”被秋风一吹,掉到地上到处都是。小伙伴们一颗一颗地捡起来,放在火里慢慢烧烤。等到里面的果仁烧熟了,再敲开果壳,把清香可口的果仁放在嘴里细细品尝,滋味美极了。

    如今,那一片片深宅大院都已不见踪影,一道白色砖墙将崇文街东西两段隔离开来。我站在已被拆除的洪家巷原来的路基上,久久遥望围墙外面远处那棵苍老的银杏树。老树的树叶已经开始发黄,不知今秋它那繁密的树枝上还能结多少“白果”?

    崇文街东段的人气更旺,与其相连接的觉楼街和毛家巷功不可没。据说,觉楼街始建于700多年前的老城隍庙所在地,后来在城隍庙遗址上建了一座钟楼,取名“觉楼”,因此有了“觉楼街”的街名。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皮货贸易市场。

    毛家巷里有剧院、商店、饭馆,经常被人流堵塞得水泄不通。1953年建成的沙市汉剧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沙市修建的第一座现代剧场,剧院门楼上镶嵌着一个硕大的红色五角星,我至今记忆犹新。

    小有名气的毛家巷食堂,是一家面向社会的公共食堂。宽敞的店堂里,整齐地摆放着十几张八仙桌,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是附近居民。有相当一段时间,每天放学以后,我便带着弟弟来这里吃饭。这里的土钵饭、小碟菜,伴随我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少年时代的光阴。

    悠长的老街,连接着好多小巷子。除了月亮街、觉楼街、毛家巷、洪家巷以外,还有文庙巷、喜雨街、逢春坊、武宣巷、富阳巷、七里庙巷,等等。来到这片以民居为主的老街区,犹如走进了一个硕大无比的迷宫。

    每到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小伙伴们便聚在一起,玩“官兵抓强盗”游戏。大家分成强弱相当的两拨,一拨扮“强盗”,一拨扮“官兵”。游戏开始了,“强盗”们争先恐后地消失在夜色中的小巷子里。“官兵”们高喊“一、二、三……”,口中的数字喊完了,抓捕“强盗”的行动便正式开始……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崇文街东段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过去的古民居老宅子,被一栋栋高楼所取代,青石板路也被改造成了“刷黑”的沥青路面。站在面目一新的老街东头出口处,抬头向南便可眺望中山路上的民国建筑“老天宝”。连接中山路和北京路的这条便道,大部分就是旧时的觉楼街和月亮街。

    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崇文街以及现存的逢春坊、武宣巷、文庙巷、富阳巷等,同中山路西段共同划定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届时,崇文街这条“崇尚文化”的老街,将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