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荆州宣讲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李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刻全面阐述,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号角。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行动指南和政治宣言。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

    现实国情的需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极为落后、国土面积广人口多、千年文脉赓续不止、思想旗帜是马克思主义、遭受各方势力思潮的围堵打压……这样的现实,注定了中国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且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也正是党带领人民立足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中国发展道路不断探索、总结、发展的结果。

    基于规律的探索。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拉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序幕。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目标,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通过持续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更加成熟,现代化的理念、方式等更是深刻影响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人民长期探索实践的伟大成果。

    人民梦想的坚持。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通过追求现代化而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新中国的建设历程,是一段中国人民通过追求现代化而不断探索前进的历程。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是中国人民通过追求现代化实现国富民强的成就。新时代,亿万人民依然在为深深埋藏在心中的梦想努力奋斗,亿万人民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正解决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系列问题,需要坚持党的领导;真正掌握好自己的命运,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真正实现成果共享,需要坚持共同富裕;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协调发展;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向的发展路径、奋斗目标。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坚持人民至上,也更加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更加关注成果共惠,更加关注物质与精神的协调,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和合作共赢等方面,这些破解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更是突破了西方化就是现代化的话语垄断。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

    提供了现代化新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动回避现代化建设“趋同模式”“依附模式”与“脱钩模式”,通过强化对资本的驾驭和引导,有效防范资本逻辑的无序与失范,保障物质财富的增长真正惠及到改善全体人民生活质量上来,科学回答了怎样自主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从事实上证明了人类“存在多种通往现代化的不同路线”,是一条“惠己”与“达人”充分融合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源,人民既是实现现代化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也是现代化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和发展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创造“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推动高质高效发展。从长远和大局来看,我们必须落实好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构建好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好“双循环”发展格局,这样才能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奠定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评价现代化成果的价值遵循,让全体人民共建现代化事业、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共检现代化发展成效。同时,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保证人民物质生活的富足,也重视精神生活的富有,实现人民全面发展的需要,使人民幸福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机衔接在一起。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是需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接续奋斗的伟大命题。让我们拿出披荆斩棘、真抓实干的斗争本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荆州区委党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