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学副刊

打糍粑聚年意 糯香浓传年俗

    □龚洁

    民间小吃都蕴含着老百姓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样的食材在不同的地域,可以演变成各式各样的美食,糍粑就是其中之一。在监利,糍粑是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代表着喜庆与丰收。

    刚过完腊八,村里渐渐有了年味。每年腊月二十一过,我们几家人都会约着去大伯家打糍粑,这糍粑打起来了,才真正有了一种过年的气氛。

    大伯每次都会提前算准了时间,把提前泡好的糯米放在木甑里蒸上一个小时左右,等我们到的时候,糯米也快蒸熟了。刚到大伯家,就会被叫去洗石臼和木锤,这边洗完了,糯米就蒸好了。爸爸和大伯一起把蒸熟了的一大甑子糯米饭倒进石臼里,然后就开始用木锤打糍粑了。

    打糍粑一般都是成年男人干的活,那活是很费力气的,也是很讲究技巧的。那木锤有将近两米长,很粗壮也很沉重,力气小的根本抬不起来,更别说打糍粑了。而打糍粑的时候,木锤和糍粑紧紧地粘在一起,糍粑又和那石臼窝紧紧地粘在一起,你越是用力地去打,它们就越是粘得越紧。即使是力大如牛的成年男子,一甑子糍粑打下来,也非让你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不可。

    小时候的我们拿不动碓棒,只能由大人们打糍粑。我们都围在旁边,一边闻着糍粑的浓浓香味,一边看着大人们打糍粑。后来是哥哥和父亲一起打,再后来就由几个哥哥们一起打了。

    打糍粑并不是件简单的力气活,眼疾手快、协同合作才是成功的关键。一个人用木锤将蒸好在石臼中捣成泥状的糯米,另一个人则要看好糯米,注意糯米的热度,不能让糯米变凉,要趁热分批放入石臼中,边放还要边观察糯米的粘性,捶打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不到半个小时,四十多斤糯米就被制作成了五块晶莹剔透的糍粑大圆盘,大圆盘放在大桌子上晾干,等第二天了再收起来,我家一般都是将大圆盘切成小块储存。要是糍粑做得多,一时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内,这样可以储藏2到3个月都不会坏。

    每次做完糍粑,我都会拉上妈妈,让她给我烧糍粑吃,而我的妹妹则喜欢放进油锅里煎着吃,要是再打上一个鸡蛋,在煎好的糍粑外层裹上一层香香的蛋液,再撒上一小把白糖,那简直不要太美味了。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也许并不偏爱这种粘腻的传统美食,但在村里许多老人的眼中,糍粑却是阖家团圆的美好象征,亲友们一起打糍粑也成了当地必不可少的年俗。

    在我看来,吃糍粑是人生的一种幸福,打糍粑更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