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学副刊

清明节的怀念

    □邹五星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我带着我的妻子、孩子一起来到父亲的墓前扫墓、插花、祭拜。望着墓碑上父亲的遗像,我思绪万千,无限怀念。

    父亲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正是兵荒马乱的战争时期,我祖父为了躲避战祸,将幼小的父亲交给家庭条件较好的他外叔祖母家抚养。他外叔祖母是一位真正的贤妻良母,因为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我的父亲也受到了他外叔祖母的良好教育,从小就格外知书达理,受到众人喜爱。

    在旧社会,乡下人为了糊口,不得不学门手艺。我父亲呢,不但学会了木工、瓦工,而且还学会了编扎竹篮、补鞋等。因此,别人都说我父亲多才多艺。但父亲的多才多艺,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实惠,因为,父亲非常轻视钱财,重视仁义。当有人找他帮忙修房子或给他们装犁做耙等农具时,父亲就毫不犹豫地竭尽全力去帮忙,绝对不要人家半分钱财。为此,我父亲非常受人尊敬。这也是我们一家人引以为豪的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大办钢铁工厂,以农支工。那时,国家在武汉刚刚创办了武汉炼钢厂(今武汉钢铁公司),父亲响应政府号召,依依不舍地与我母亲和我还不到六岁的大哥分别,来到武汉炼钢厂当起了炼钢工人。后来,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纷纷下乡支农,我父亲又理所当然地回到了农村当农民。

    那时农村都属于集体所有制,生产的粮食必须归集体所有。因为父亲的正直和无私,又被生产队聘为仓库保管员。按理说,作为仓库保管员,我家不应该饿肚子。但是,正直的父亲硬是不往家里带回一粒粮食,尽管我的兄弟姐妹都饿得一床不起,父亲却无动于衷。

    我五岁时,正是馋嘴的年龄,因为物资的贫乏,我就到处找食物吃。于是,我就到村子后面人家的菜园里偷黄瓜吃。有一次却被父亲发现了,他当场就把我手里的黄瓜一把夺了过去,还牵着我的手非要到那家菜园的主人家里赔礼道歉。

    特别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有户人家用木板车拉了一车红薯正从我家门前路过时,板车缝里突然掉下来一个拳头大的红薯,我当时喜出望外,立即捡了起来,洗也没洗就往嘴里送。不料又被父亲看见了,他非要我送还人家不可。我当时极不情愿地将这咬了一口的红薯送还了人家。

    后来,我在一所农村小学当校长。父亲总是有事没事地在我的耳边唠叨,工作要认真负责啊,要对得住老百姓啊,并且他说的最多的就是要我正直无私啊、千万别贪不义之财啊等等等等,说得我非常反感,难道我不认真负责么?难道我就是一个贪官么?于是我有时就顶撞他,真是啰嗦至极。唉,现在回想起来,才觉得父亲的话就是一口警钟,一把长剑。他的话时刻警醒着我、指引着我,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永远走正路。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可是,我的父亲却偏偏那么命苦,在六十二、三岁那年,他双眼突然失明了。失明的父亲当时感到非常痛苦。天天诅咒自己要快点死,不要拖累了后人。在我们几兄妹的多次劝说下,父亲才逐渐恢复平静,慢慢地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但父亲不甘寂寞与平庸。他凭借自己超强的记忆,将自己年轻时看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岳飞传》《金镖黄天霸》《薛仁贵征西》《蔡金田告状》等都一五一十、有声有色地讲出来,吸引全村的老人和一些后生伢都来我家坐,听他讲书。我曾经还笑称,我家成了老年大学啦,天天都有老人家来我家听我父亲讲课呢!

    光阴似箭,转眼,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九年多。但时间越久,父亲的音容笑貌就越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他老人家的谆谆教导与光辉形象永远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让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