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专版

芒种:四野插秧麦饭美

    □ 张卫平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时雨》一诗,生动描绘了江南地区芒种时节农村的热闹景象:秧田里,农民忙着插秧;禾场里,堆着刚收割的小麦;荷塘里,菱角已经成熟……

    其实,要寻找诗词里“芒种”,只读南宋文学家陆游《时雨》是不够的,只有结合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才能更全面地看到,“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时节的全貌。这个“两芒”,其实就是江汉平原特有的“双抢”,是农村最忙的时节。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一词,始于周代。东汉学者郑玄对《周礼》中“泽草所生,种之芒种”的解释是“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礼记正义》里也说,“芒种者,言有芒之谷,可稼种”。对此,南京气象学院教授冯秀藻先生认为,“芒种,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种是种子的意思”。也就是说,芒种时节小麦、大麦等已进入收割期,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处于抢播之时。农谚里所说的“春争日,夏争时”中的“夏”,就是指这个节气的农忙。

    “芒种”,这个包含着收获与播种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独一无二的。唐代诗人元稹《芒种五月节》中的“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的诗句,就蕴涵着诗人对芒种节气物候变化与丰收的喜悦。

    江汉平原的农历五月,正是荷花绽放的时节,民间自古就有芒种时节赏荷、采莲的活动,后来逐渐演绎成为赏荷观莲的民俗节日。流行于宋代,到了明代明确称之为“荷花生日”,人们在盛夏时节泛舟赏荷,成为中国最优美浪漫的节日之一。多年来,洪湖市都在6月份举办荷花节,赏万亩荷花、坐游船采莲、放万盏荷灯、看水上表演、观大湖风光、逛老街风云、玩摸鱼钓虾、尝美味湖鲜。

    农历五月,花事已过,自古有送花神的习俗。在《红楼梦》的第72回中,用较大篇幅描述了芒种日送花神的场景。著名的“黛玉葬花”,也是发生在芒种这一天。不过,对于楚人来说,五月初五日还有过浴兰节的习俗。比如,《楚辞》里就有“浴兰汤兮沐芳华”之句。而《荆楚岁时记》里说的更加具体了,“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並蹋百草”“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如今,浴兰节不但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还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芒种”,是古文献里记载的“五月节”。这在《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里说得很清楚。《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俗称恶月,多禁”。从先秦起,便有五月“追念、祭祀死者的习俗”。只是对待五月,中原与南方有着不同的“目的、内涵、程式、功能”,后来“在楚文化的中介、滋润作用下完成”交融与整合,五月端午节的形成正是如此。

    虽然早已完成了南北文化的“交融与整合”,但荆楚民间的端午节却还有着自己的特色,不但称端午为“端阳”,而且还有三个“端阳”,即五月初五为小端阳,十五为中端阳,二十五为大端阳。在荆楚,端午节具有特别浓厚的地方色彩,赛龙舟、吃粽子、挂蒲艾、喝雄黄、系香袋等习俗代代相传,沿习至今。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楚文化学者关于“孕育、滋养这个节日的土壤也是楚文化氛围与楚国民俗传统”的论断。而隋唐以后,挂艾蒿、吃粽子、赛龙舟才逐渐成为全国性习俗。

    粽子,古称角黍,以有尖角和黍料为原料而得名。《荆楚岁时记》云,“夏至节日,食粽”。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在魏晋时代就非常十分盛行,《楚国风俗志》里说,“先秦时期的楚人有以角黍(即棕子,古又称楝实)类熟食投享獬豸神兽的习俗”。据文献记载,獬豸是楚人崇拜的一种独角神兽,与蛟龙共处于水中。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习俗,所以后来“便很容易地被附会和置换成了吊享赴水而死的屈原的祭祀”。这在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得到了证实。

    当然,端午节并非只有吃粽子的习俗。《楚国风俗志》还说,“大约在汉、晋之际,楚地人民又将南方民族传承已久的龙舟竞渡习俗,纳为五月五日(或十五)吊享屈原的节日活动内容并赋予竟渡活动以拯救屈原,为屈原招魂的新的涵义”,成为现在全国各地端午节庆活动的重要内容。据清人檀萃所著《粤囊》记载:“龙舟以吊大夫,凤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洪湖县志》里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凤舟习俗的原由。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新堤的元宵灯会上,有人将凤凰灯摆在了龙灯之后。慈禧太后得知后大怒,下令斩了指挥踩灯的州同张幼弟,摘了沔阳知州陈佑勤的顶带。此事震惊朝野,新任沔阳知州派员赶赴新堤,召集商会人员紧急磋商端午节龙舟竞赛事宜,提出了避凤灯之祸,造“凤舟之福”的方案,借西太后“西”字之圣名,在内荆河西岸划“凤舟”。

    “唯新堤为龙、凤舟竞赛。”现在,洪湖凤舟演变成民俗体育活动,每逢端午洪湖市内荆河西岸周边的柏枝、新旗、远景等8个村,仍有着划凤舟的习俗,形成内荆河“东岸划龙舟,西岸划凤舟”这样独特的端午文化习俗,使新堤成为全国独特的“凤舟文化”之乡。一枝独秀的洪湖凤舟,改变了全国单一的端午节龙舟运动格局,丰富了荆州湖乡节日文化。

    千百年来,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荆州人民。为纪念屈原,将过去祭祀龙神的龙舟竞渡表现为拯救屈原,将投放食物祭祀龙神的活动表现为祭祀屈原,给中国端午文化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价值体系。端午时节,久久地站立在明月公园的屈原雕像旁,一首《端午》脱口而出:

    怀沙抱石赴清江,玉粽涵情岁月长。

    荆楚龙舟争渡日,幽兰尽染后昆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