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约评论员 黄园钧 市委书记吴锦近期调研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时强调,纵深推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要进一步提标准、强功能、优服务,为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凝心聚力。 公共服务,是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切实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荆州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有力保障,是推动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现实需要。 坚持问题导向。这些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较大提高,但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农村公路、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农村公共厕所、农村污水处理、农村电商快递物流,城市市政工程、公共绿地、环境卫生以及停车、适老化改造等,许多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还存在不少短板。要找准这些问题,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解决。 坚持需求导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公共服务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要做到精准化收集。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市域社区治理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全民健康等,完善群众需求收集与分类分析机制,推进构建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做到清单化管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审查评估,梳理“六大提升行动”服务事项,全面实现公务服务事项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明确时效,建好台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全周期全过程打造基本公共服务管理闭环。 坚持服务导向。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要立足高标准。标准化是政府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必由之路。着力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为基础单元,涵盖服务基础、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涉及基本公共服务全流程、全链条的标准体系。要实现高质量。严格标准建设,引领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查漏补缺,补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做好评估定级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动基层公共服务网络提档升级,打造优秀公共服务惠民工程品牌。加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形成服务合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公共服务惠民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