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江津笔会

高考是一场生命的淬火

    □ 羊白

    我的两个姐姐,都是在复读的第二年才考上大学,成为了我们家的骄傲。我清晰地记得,那些复读几年都没考上的同村青年,从我们家门前低头而行、或绕道而过的情景,我能感受到那份“抬不起头来的”分量。因此我理解当时流行的一个词:“黑色的七月”。

    如今高考已提前到6月,高考率和就业的环境也已大为提高,可高考依然是每个学子的“前途考”,为了能多考分数,为了“前途光明”,为了“不早输”,每个学子都会自觉或被迫地拼尽全力,家长也会倾力配合,呵护备至。总体感觉上依然还是一场战役,有赴战场的紧张、激烈、豪迈、悲壮。记得我参加高考的那年,我们班上的一名男生,考完后对答案,猛然感觉有道数学大题给忘做了,整个人顷刻崩溃,悔恨交加之中,他服毒自杀了。结果出来,他却考上了。我上大学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经常会做一些关于考试的噩梦:不是时间到了我还没做完,就是某道关键的题我怎么看也看不清。然后是在一身冷汗中惊醒。时至今日,我间或还会有那样的噩梦,可见高考在我身上的烙印!

    我们得承认,“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遗毒甚深的观念,却也是左右着无数中国学生与家长的思维定式。高考、考研、考公务员已经成了学子们在加减乘除后绘就的蓝图,我这个从未参加过考研和公务员考试的人竟然在大学同窗中成了硕果仅存的异类。前段时间一位官员长辈问我,你现在靠什么生活?我说,设计和自由撰稿。官员叔叔惊讶万分,叹息说,这怎么行?你学习那么好,为什么不去考研考博考公务员?多可惜!于是,我这个一贯为自己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自豪的家伙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同情”了。

    我这里想说的是,高考固然重要,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在如今多元化的时代,高考只是一个主流的平台,上了这个平台也不过说明你的基本知识勉强够用,如何谋生、谋事,如何开启你的职场生涯、构建你的人生,依然是个漫长的过程。高考的价值,除了知识的检阅,在我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场生命的淬火,它或许不见得能提高你的多少硬度,但它在极端的紧张之中无形会考验你全力以赴的能力、坚持的能力、专注的能力。无论我们怎样述说高考的弊端,坦白说,在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度里,高考依然是个相对公平的工具。但请记住它只是个常用的量具,基本的量具,一道正中的门而已,绝对已不是独木桥。只要你肯往前走,穿过它或绕过它都成;只要你足够努力,你的才能又怎么可能被限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