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通讯员李羿)红城乡天井垸村位于红城乡与汪桥镇交界处,村里人大多在外发展,常住人口不到1700人,约607户人家,交通不便一直是限制天井垸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丰收河剅港那段路,沟沟坎坎,凹凸不平,很不安全。”“剅港那里太难走了。”“咱们村里外出的道路让人很糟心。”“坐个车都为难。”“过年过节说开车去走亲戚都绕好远。”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通过每月组织的“共同缔造”墩台夜谈,村“两委”倾听群众意见,将道路修建工作提上议程。 经规划,修建后该路从太平泵站到丰收河与龙套公路相接直达沙洪公路,然后沿丰收河北堤到十二支与冯家门公路相接,政府支持资金88万元,村集体出资6万元,但资金仍有缺口。 “启动资金有了,剩下的要靠我们自己了。”“修路、修路,咱村有钱吗?”“咱们村真的能修得起来吗?”一时间,村里的质疑声、否定声接踵而至。 为此,天井垸村“两委”第一时间和村特聘发展顾问万齐文商量,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经天井垸村党员群众代表会议讨论选举,成立了以万齐文牵头的天井垸村村级公路项目筹备理事会,并发出倡议书,希望在家村民、在外乡贤积极参与。这得到了广大村民、乡贤的踊跃捐款支持,他们纷纷表示,不管身在何处,都不能忘记家乡。 这不,万齐文正想外出宣传时,79岁的老人朱爱玲急火火地赶到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万会长,听说村里终于要修路了,我刚回家拿了300块钱,虽然不多,请务必要收下啊。” 村里要修路的消息一传出去,万会长走在路上,总会有自发捐款的村民拦住他。 “受够了这路,我们也想过好日子。”“这路修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村民们你捐200元、我捐300元,在外能人踊跃捐款,连90余岁的老人王仲用都捐出了100元。 70多岁的杨安秀拿着200块,颤巍巍地递给万齐文,“万会长,这两百块是我为在外打工的儿子捐的,这条路要是修好了,我们的子子孙孙可都有福了,每年回家过年,我儿子也能直接开车到门口了!” “想都不敢想,我们一共收到了20万多块钱。”看见村民们一张张洋溢着期盼的笑脸,万齐文带领大家修路致富的信心更坚定了。 村民聚力齐修路,共同缔造暖人心。从局外人变为主人翁,村民们共建美丽家园,共享幸福成果,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愿景在天井垸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即将成为生动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