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邓仲 “游大脚”本名叫游先莲,她今年约62岁,是一名从乡政府食堂退休多年的炊事员。 她是我的邻居,我俩认识快20年了,而且一直相处融洽。因此,以我个人对她的熟悉程度,可以总结出三个令人“过目不忘”的特征: 一是她的一双脚偏大,她穿的鞋子,全部需要在鞋铺定制,按成年男性的鞋码,做成女性款式,是41码,因此,“游大脚”的绰号,便一直被街坊邻居们亲切而熟悉地称呼着,她也乐得许多人这么叫她。二是她的厨艺特别好,红案白案手艺均拿手,用三个字形容:顶呱呱,而且她炒菜的时候,最喜欢哼唱“釆莲船”的民歌小调。三是她做事麻溜高效,遇到邻居家里有事找她帮忙,只要她能帮得上,她就会爽快答应,在答应之前,她会笑眯眯对人强调:只要不影响帮婆婆、女儿、女婿、孙女做午饭就成,而且她总是把别人交付的事情,做得又体面,又圆美。 刚认识她的时候,便知道她为人既勤快,又爽快,而且是出了名的“人缘好”,出于礼貌,我并没有像别人那样称呼她为“游大脚”,而是亲切的称呼她一声“游婶”。据她自己说,由于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得比较早,只留下她们母女俩和一个年迈耳聋的婆婆。为了不影响照顾婆婆和女儿,她一直没有再婚。按她自己幽默的说法,她是一个没心没肺、知足常乐的“快乐单身汉”。 有些时候,我家来了客人需要招待,但又生怕客人们嫌我炒菜难吃,我便提前拜托游婶帮我掌勺做菜。前提是尽量将有营养的荤菜份量多做一些,方便端给她家婆婆和小孙女一同快乐用餐。 每次只要她帮助我家人做菜的时候,我总是手跟手、脚跟脚一般,围着她和灶台一起转悠。只见瓦斯炉中的火焰既红火又亮膛,锅碗瓢盆似乎在她手里排兵布阵,从水龙头流淌出来的细小水流,与炉子上散发的火光四射,互相辉映成趣,照耀着她那偏高微胖的身段、圆圆的脸蛋、周正的五官与友善的微笑。那种画面,极像一个活力满满、可亲可爱的知心大姐姐一样,在她与我之间凝聚成醇厚质朴的友谊。酱醋油盐在她手里化为鲜香,一道道精美可口的菜肴,在她手中,像变戏法一样,刹那间,绽放成灿烂夺目的五彩鲜花,浓郁的鲜香将我们一大家子人深深地吸引。 此外,她的个人专辑小调——《釆莲船》,也会在大厅里单曲循环:“采莲船那么呦呦,真好看那么呀嗬嘿;男女老少么呀喂子哟,来围观嘛划着;呀嗬嗨嗨哟嗬嘿,来围观嘛划着;鞭炮响那么哟哟,锣鼓鸣那么呀嗬嘿……” 游婶那好听的中高嗓音,伴随着欢快的曲乐旋律,加之她麻麻利利的烹饪动作,与一道道美味爆棚的菜品,以及她那种与生俱来的开朗笑容,常常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欢乐。 我对游婶的印象很好,因与她常有接触,悉数了解她从大局出发,助人为乐之事,且深有体会。2020年春节前夕,疫情来势汹汹,她带领小区20余名业主,自发组织了一支“抗击疫情服务队”,为小区几百户人家,代买代送蔬菜、食品、医药、口罩,组织服务队成员协助照顾年老体弱者,帮助居民联络医疗机构及时就医。经过70余日的并肩作战,小区终于迎来了撤卡撤哨之日。事后,我们小区还被社区评选为“零疫情光荣小区”。为此,居民们对游婶的爱心奉献,给予了极其别致的褒奖:小区有了游大脚,平安快乐少不了! 当时,我将游婶和她带领的“抗击疫情服务队”为居民们提供便利、竭诚服务的情况,以通讯稿为载体,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了文章。居民们在“抗击疫情服务队微信群”中看到我发布的文章后,都接二连三为“游大脚”点赞,紧接着群里还来了一波频繁踊跃的“微信红包大派送”。那种感觉就像大年除夕夜,大伙热闹地围坐在一起吃饺子、守岁一样快乐,令人难忘。 夜晚的玉沙广场华灯初上,热闹非凡,我与两个小伙伴一起遛弯散步,碰巧遇到了正在跳广场舞的游婶。她站在舞蹈队的正前方,正依哟喂哟、兴高采烈地为大家领舞。偶尔,还俏皮地朝正在散步的我们做鬼脸。 当我散步归家时,第一时间,开灯提笔,以愉悦地心情,记录这段文字,以此纪念我和游大婶二十年来情深潭水般的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