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文学副刊

奇峰聚宝杨林山

    □ 陈爱明 段济川

    远树红撑余日色,浮萍绿绉认风痕。瞥看矶畔来寒月,半映轻舟半映村。

    ——清?刘修爵《杨林晓渡》

    白螺镇杨林山,是监利境内最大的山,海拔76米。与湖南临湘山(马鞍山)隔江对峙。溯江而上约10公里,有狮子山。顺流而下约10公里,是洪湖螺山。山腰以下,杨柳茂密成林,故得名。古称“杨林矶”“隐矶”“杨岐山”“杨林浦”。滨江而卧,群峦耸翠,柔美多姿,文化底蕴浓厚。山势虽算不得十分高大险峻,却是长江中游三把锁钥之一。

    从西面远远望去,杨林山群峰参差罗列,绵延起伏,曲线柔美,犹如侧身而卧的美人,那满山葱茏的修篁翠柏,是其衣裙。南面略显突兀,状如鹅颈的天鹅山,是其头颈。天鹅山前的龟山和晒网山,低矮而呈穹隆形,是其髻鬟。天鹅山偏北主峰雨台山,高而略平,东西两端并列数峰,形如奋飞的凤翼,故名东西凤翅山。雨台山和凤翅山构成其胸部。雨台山往北,山势渐低,燕窝山是其腹部,而狭长的山梁木星山是其胯腿。木星山北面的斗石山,山峰再次隆起,悬崖壁立,山势戛然而止,山上红花绿树,恰如美人翘起的绣花鞋。木星山腰,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杨林山电排站”,五十多米宽的渠道河,如仙女腰带飘向远方。

    杨林山东面沿江一侧,峭壁绵亘,水面矶石林立,暗礁密布。尤其有二矶如猿臂伸入江中,江水受阻,形成浩大的水流洄旋湾,将上游漂浮物多揽于此,回流下端故称“来宝凹(洼)”。

    杨林山有“古寺晚钟”“杨林晚渡”“飞燕扑梁”“香炉夕照”“雨台览胜”“洼畔来宝”“凤凰展翅”“鹅嘴望春”等景观,风光旖旎,钟灵毓秀。这里大大小小九十九座峰峦,每一座峰都有故事流传。

    祖师庙堂多传说。雨台山东北麓的祖师庙,又名道士观,始建于何朝未考,香火一直极盛。相传庙中曾饲养了一头怪猪,总不见长,终日在外滚一身泥。忽来一长者要买猪,道士们求之不得。交易后,长者将猪泥洗净,发现是一头金猪,骑之,飞奔而去,道士们追悔莫及。来宝凹“金猪滚泥坑”尚存。

    鸡冠山上金鸡群。雨台山北坡有一巨

    石,形状酷似鸡冠,名叫鸡冠石,是出入山西的必经之路,相传此地有金鸡群。人们早晚入山,常常听到母鸡唤小鸡,以及小鸡叽叽喳喳的声音,但无缘得见。一天下午,一樵夫砍柴归家,忽见一母鸡引一群小鸡觅食。樵夫用铜烟锅头砸向母鸡,结果砸死了一只小鸡,母鸡扑过来将樵夫中指啄了一个洞,引着小鸡跑了。樵夫发现被砸死的小鸡变成了一个金元宝,高高兴兴地捡回家。被啄伤的指头溃烂,疼痛不已,天天捡药治疗,直到把金元宝换来的钱用光,指伤才愈合。

    天鹅孵蛋天鹅山。天鹅山和雨台山交接处,形如天鹅匍匐之势,故称“天鹅孵蛋

    地”。据《余氏族谱》载:清朝初年,余世拨妻叶氏葬于此,当初下葬,丧夫掘墓基发现一块石板,将石板撬开下见一地穴,穴中两只天鹅忽然飞走,仅剩三枚石蛋。

    紫燕扑梁吉祥地。木星山西南临近西凤翅山处,叫“紫燕扑梁地”。相传余氏五兄弟同来杨林山,一日,老五路过山侧风子口,因醉酒倒地沉睡。忽闻有人耳语:“公长久地不在此,尔左手六角刺处即是。”老五惊醒,一看四下无人,知是地脉神在说话。回家后告知儿子。老五死后,其子要丧夫在六角刺处掘墓基,挖出一块棺木大小的平石,下葬。后来,老五一家后人大发。

    来宝凹中“宝物”多。杨林山南部江面

    激流回旋,形成一湾平缓的滩坡,叫“来宝凹”。相传不知何年何月,来宝凹中出现一匹怪异的小马驹,此马腹下多出第五条腿,走起路来似乎十分别扭、难看。一日来了一位云游道长,他听人说山中有一匹怪马,遂入来宝凹。道长撮口一声长啸,怪马踉踉跄跄跑到道人身边,俯首帖耳。道人拍了拍马头,将其腹下的腿用带子吊于马后背,然后骑上马,一声呼哨,怪马腾跃而去。人们始知是一匹宝马。

    还有香炉山的“金座椅”;晒网山的“金便壶”;虾山的“九火铜菩萨”;有江心洲的“金鸭子”……

    这些传奇也许就是“来宝凹”的由来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