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繁华
每当在自家田地收获庄稼作物时,我要用上镰刀、秧架子,自然也就想起了磨刀石、盖石。虽然如今种田实现了机械化,但这些小农具还是必不可少。
家用菜刀要常常磨,我常常用到磨刀石。自从搬到小镇居住,磨刀石也换成了长条条的粉石。这粉石有它的精致、洋气、轻便,但它不那么“吃铁”,磨刀不易上口。我时常想起在村子里我用的长长的、宽厚的、褐红的石头。那是在古老的碾槽上锤下的一小截带槽的石头,有人要我分一半给他,没有搞成,在石块上留下了一道横横的印迹。那石头磨菜刀,磨镰刀,磨锄头很管用的,磨起来“哧哧哧”地响,很“吃铁”。不一会儿,这些铁器“上口”了,白亮,锋利。这石头平稳,好用力,又好磨,我打心眼里喜爱它!
我搬家了,但磨刀石没有随我而来,而是留在了老屋。后来到了老兄家里,至今仍然管用。我时常想着它的模样,长槽型,后高而前低,静静地躺在老兄家的厨房前。它是那么经久耐用,那么应手好用。
磨刀石,无论它处于怎样的境地,它的坚硬、耐磨、承受的品质没有变。尽管它在慢慢地销蚀自己,承受着一种磨砺,还是甘当“磨刀石”。我想,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也在经受着一种磨砺吗?
小小盖石,也是磨刀石的一种,它的“磨”就是“逛”(方言)啊、“擦”啊,只是磨的方式不同。它往往在镰刀、锄头上起作用。盖石虽小,但它的作用不可小觑。它所用之处是镰刀和锄头的正面口子。镰刀与锄头在石头上经过一番磨砺,它的“反面”已经磨好,但它们的正面必须用盖石打磨,才能锋利上口。有时人们也用长条粉石代替打磨,但还是不及盖石那么方便好用。
盖石体积小,常常是一小块,轻便地在镰刀、锄头的口子上摩擦。这样的工具只有两面都磨好了,口子才锋利好用。小盖石与大石头配合使用,其作用也就“小”中见“大”了。我家有一块猪肝色小盖石,伴随我几十年了。它被用得叫不出形状,依然在发挥作用。几经辗转它仍然留在我的身边。
小盖石,只要它还存在,就有用到它的地方。最小的事物只要还有作用人们也会看重的。
秧架子,庄稼人离不了。它就是那几块竹片“入”(方言)成的,削得平平滑滑,像个U形状。我家的秧架子上套着的尼龙线绳子是老父亲一手一手搓出来的,牢牢地系在架子上。架子上端削有小坎,两边竹片的绳子上打着“活套子”,还有竹签小扣。父亲的手工也讲究,搓的尼龙绳经久耐用,架子用得油光发亮。俗话说,“架子扁担”。架子与扁担总是连在一起,互相结合,轻便应手。
我曾经用秧架子挑庄稼作物。什么牛草、黄豆、稻把子、芝麻梗、棉梗等等。这架子真好用,支开两块竹片,装好作物桔梗,扣紧小竹扣。挑上满满一担,方便利索,疾步而行。那秧架子成了我的常用工具,便是如今,也还使用,没有忘记。秧架子,农家的普通用具,不知是谁发明的啊! 简单、廉价、实用,不知用了多少年,人们还是离不开它。
最简单的工具,能够沿袭至今,因它自身的作用而存在,也因人们的需要而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