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学章
在湖北南部,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叫东荆河,在宛延曲折的洪湖市黄家口镇河段南岸,座落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南套村。南套村沿东荆河堤而居,长约四公里,含六个自然村,共有602户人家、2519人。
南套村在河水环抱中,风景秀丽,农田肥沃,四周河网密布,沟渠交错,树木成荫。五十多年前,这里因建南套电排站十分繁华,各个建设机构繁多,参加电排站施工和开河挖渠的民工队伍浩浩荡荡,施工区、工作区、商业区、生活区加上本村和各个部门,组成了几万人的街道,当时村里家家户户都住满了民工,这里一时成为了附近农村经济、商业等中心,南套村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名列前茅,因此声名远扬,从那时起,南套村就成为了东荆河畔的一颗明珠。
南套电排站属于湖北省第一座大型电排站,于1969年开工,1971年建成,四台机组功率共7200千瓦,对半个洪湖地区进行灌溉排涝,受益面积270平方公里,几十年来,南套电排站对洪湖部分地区农业旱涝保收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确保了大片地区的生产生活用电。
顺着电排河西大道向南转西,步入一个个自然村庄,一排排整齐的房子映入眼帘,只见房前屋后十分整洁,全然不见多年前各家各户乱堆乱放和随地可见的废弃物与垃圾,树木花草的美化增添了不少雅致。路边,不时地出现一些景点,文化广场新颖别致,健身场所比比皆是,幼儿乐园彰显童趣,小型公园如城中丽景。这些让人啧啧称赞的变化,得益于这几年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入。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伊始,南套村的老支书和十多名老党员倡导“红色三带”,成立了“党员环保志愿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村男女老少积极投入环境卫生整治,从此拉开了南套村新变化的序幕。
南套村有一个工作力强的党支部,有一个踏实肯干的带头人一一村支书王仲平,七年前他走马上任后工作担子虽然很重,但是深受群众拥护和信任的他毫不退缩,带领党支部一班人从实际出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了本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从此大胆实施这一新的宏伟蓝图。
南套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早,落实快,从环境整治抓起,实行环卫工作责任制,发动全村人参与卫生户创建活动,定期开展评选。南套村是全市最早实现“村村通”等硬件建设的村庄之一,完善了村部、道路、水电、高音喇叭及有关设施建设,客运车往返于南套和城市,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多次被评为洪湖市、荆州市生态村。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南套村充分利用本村人力资源,加强和在外企业发展成功的本籍与其他人士联系,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同时,发展农家乐和庭院经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振兴乡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乡风文明建设也是南套村的一大亮点,不仅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发放到各户,而且严格监督执行,同时,通过各个群团组织开展文明倡导和实践等系列活动,村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加强,遵守村规民约、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越来越高,干群村民之间亲密团结,互帮互助的事天天发生,荆州市文明村的荣誉对于南套村来说是实至名归。
村党支书多次获得“洪湖市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其牢记为村民服务的宗旨,细心抓管理,一心抓服务,防疫工作、医保、养老保险等工作开展有条不絮、参与率高,发展村民福利事业深得人心,如发放大病救治补贴、老人节日补贴、学生升学奖励,关心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及困难户等,受到了村民的高度赞扬。
微信“南套乡愁群”是全村人的另一个联系纽带,群主王仲平在这里“掌管”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00个本村人,他及时宣传有关政策规定,通知村民当前应办事项,提供各种信息,与大伙讨论本村有关问题,大家利用这个平台相互沟通,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常常获得意外之喜。看得出来,大家都遵守群规,非常维护这个“乡愁群”,乡亲,乡情,关注家乡事,心系家乡建设就是这个群的主旋律。
近十年来,南套村进入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村貌焕然一新,生活水平上了又一个大的台阶,南套人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激发。南套村紧紧围绕“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的发展思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特色产业,村民积极热情参与基层治理,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该村先后被上级定为黄家口镇、洪湖市、荆州市和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单位,接待市内外各村、团体和有关单位的参观、考察数百次。
南套,一个有过辉煌历史、至今仍然在当地显示着重要地位的地方,一个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勇当振兴乡村排头兵的村庄,她光荣的奉献历程令人感叹,她前进的步伐、崭新的成就令人倾慕,她在改革时代中自带的光芒令人瞩目。南套,不愧是东荆河畔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