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繁华
他是一名退役军人,一个小有名气的“监利龙虾苦草哥”。他俨然是一个工匠,朴实平凡,就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和富有智慧的头脑,把梦想一个个变成了现实。种养兴产业,创新不停步,在湖乡打造一片新天地,他就是“龙虾哥”陈国纬。
军旅生涯强素质。陈国纬家住监利市柘木乡天育村二组,1984年10月,他走进了军营。他当过工兵、炮兵,干过通讯员,在部队,新兵训练他一马当先,各项军姿、打枪操练,从不马虎,苦练过关。他当炮兵,脑子灵活,吃苦耐劳,常常用肩扛起“八二迫击炮”和“八二无座力炮”,肩膀上落下条条红印,背酸腿软,就是不叫累,打炮技术练得十分娴熟。谈及搞训练时的摸爬滚打,他就劲头十足。一年来的考核各方面的综合表现均为优秀,受连队嘉奖三次。
谈及在部队的收获,他自豪地说,在革命的大家庭,不仅开阔了眼界,也磨练了吃苦耐劳的意志,还锻炼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他把自己融入部队的大熔炉,学知识,长见识,成长为一名优秀军人。历经磨难,战友情深。退役后,有时战友相聚,有时微信往来,他们交心谈心,相互鼓励。立志在各自的岗位干好一番事业,这为他立足湖乡创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振兴产业当先锋。陈国纬这一湖乡骄子,退役返乡后,他在广东工作,三年期间担任过文员、仓库管理和后勤主管,随后又在湖南岳阳经商。但长期在外漂泊,心系家乡。1999年,陈国纬毅然回到老家重新创业。他先后开过日杂百货五金小家电,干过水电安装,后来又回归田园。他决心在湖乡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大力发展湖乡种养产业。
陈国纬所在的村有两大片水田,以红幸堤堤内堤外两千多亩良田为中心。一片在附近的,叫垸田,另一片在离家二三里远的“白泥湖”,叫湖田,这两片都有
他经营的田块。面对宽田广业,上等良田,陈国纬开发新型“种养”模式,把现有的分散耕作,联合成“分散经营,资源共享”的合作社。于是,一向富有“能吃苦、敢为先”的陈国纬于2017年3月成立了“监利红幸堤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身为负责人,他以身示范,大刀阔斧地带领合作社社员把两大片水田来一番改造,面对四周杂草丛生,一路杂树,他们围埂除草,填坑补洼,两片水田种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合作社的举动赢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沿途修建了10多公里的水泥路,新铺上了8公里多碎石路。他和社员们一起调来挖机,四周垒起田埂,挖成了一个个回形虾池。各自种稻养虾,套养黄鳝、草龟等其他水产品。一个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模式已初具雏形。
经过一番整治,两片湖田派上了用场。虾池连片,虾稻共生,虾莲共生。
秋收满畈稻莲香,这种“虾、稻、莲”的种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产业化,合作社社员看到了希望。但富有市场头脑的陈国纬并不满足现状。如何提高小龙虾的质量? 怎样为农家的水产品开辟畅销通道,让小龙虾卖个好价?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他苦苦思索。于是,他在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后,先后前往北京、武汉、江西、荆州、洪湖等地进行参观、参展、培训学习,学种养技术。回到合作社后,他在田间地头向农户宣讲,协助市人社局成功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监南地区水产养殖近500人的培训班。
对虾池的种养管理,陈国纬格外上心,泥田水地,不怕吃苦,处处学习。他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上工膜覆盖、防龙虾打洞渗漏,到春夏季的关水等事宜,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比如说起虾子,他要干四五个小时,龙虾的大小分级、选杂鱼、拣螺蛳、补毫子等,一一到位。那白泥湖26亩的虾池亟待改造,无车路,人难行。有时还得肩挑步担,走两里多泥巴路把虾子送到收购贩子那里。起一趟虾子,人就累得筋疲力尽。
每当收获莲子时,他常常起早摸黑,蹚进齐胸深的水池,挂在脖子上的莲篓沉甸甸的,深一脚浅一脚,手不停地采摘,热汗直冒,累得够呛。但他练就了一副好筋骨,从不向困难屈服。至于虾池里投苗、下食、起虾、插稻、晒田、消毒、肥水等等,他要求合作社农户掌握“要领”。
通过几年的试养,经过北京工商总局一年多的审核,申请注册了“红幸堤清水小龙虾”商标。在监利五次龙虾节参展会上,合作社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曾两次荣获小龙虾比赛季军,荣获荆楚“十佳小龙虾”五连冠桂冠,监利首届黄鳝节合作社展出的黄鳝获得“优质产品奖”。
合作社的小龙虾连年丰收,可虾农卖虾东奔西跑,没有一个固定的分级收购场地,而且价格处处受压,一时陷入卖虾难的困境。陈国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多方筹措资金,选址天育街中心位置,建起了一个500平米的收购场地。他广泛宣传,为养殖户寻找龙虾收购商,先后邀请了洪湖闽洪市场和岳阳湘岳水产的老板,来合作社设点收购成品虾、虾苗、黄鳝、泥鳅等水产品,为虾农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陈国纬一心为村民,不怕劳累,还想方设法为社员减少成本开支。他广结朋友,经常为养殖户提供龙虾饲料团购,只要是参与团购的农户每吨饲料最少可节省三四百元,有的因厂家不同,每吨饲料可节省的成本更多,他把精选的几个厂家的饲料和发酵后的豆渣样品发布在微信群,供社员们参考选购。
他勤于跑市场,研究市场需求。他对社员们说,要有市场意识,可以改换一下种养品种。他积极响应当地政府产业技术扶贫的号召,率先作出尝试,将自己14亩虾池改种四季常青短叶枯草。通过四年引种培育,销售良好。
陈国纬越干越勇,紧接着又扩充了30亩湖田种植苦草,他利用网络发布销售信息,短叶枯草不断地销往附近乡镇,还远销洪湖、潜江、广州等地。有时出售大几百斤,有时也达到二三千斤以上,两年之内承接了毛市镇、新沟镇、福田寺镇三笔移栽水草的订单,主要用于河道、蓄水池水质净化。陈国纬还善于公益,积极为困难户提供临时就业的机会。
在监利虾稻节抖音大赛上,陈国纬被监利农业农村局评选为“监利苦草哥”优秀奖。“监利龙虾苦草哥”的网名因此闻名遐迩。
盘活自助农家乐。如果说勤劳吃苦铸造了陈国纬良好的品行,那么进取创新就是他勇立潮头的动力。
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深入,田园经济持续向好,他的合作社转型了。之前成立的合作社仅限于水产,而现在成立的“黄泥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就很广阔,集水产养殖、家禽饲养、牲畜饲养、住宿餐饮、自助服务于一体,以适应“湖乡旅游+自助农家乐”的发展模式,扩大家庭产业与外地对接。他在自己的庭院建起帆布池,打造“鱼菜共生”模式。为了净化水质,他在池内种上了铜钱草、鸭舌头、盐巴草、狐尾草等水草。池子上栽了韭菜、香葱、紫苏、辣椒、上海青等蔬菜,囤养了黄鳝、甲鱼、乌龟等名特水产品,以方便厨房用菜。
庭院里搭建起家禽棚,喂养了本地土鸡、梅鸭、七彩山鸡和四五个品种的家鸽,辅之以新鲜藕梢、鸡蛋巴梗等时令小菜,购置了大小烧柴炉,自助农家乐一应俱全。游客来到美丽湖乡,烧柴火灶,吃木桶饭,展厨师手艺,品农家特色。再去湖乡游湖玩水,虾池耀金,荷花映日,林荫小道,渔歌互答,让他们游兴未尽,流连忘返,自助农家乐撬动了以小龙虾为主体的地方经济杠杆。
陈国纬宛如一名工匠,雕琢田园,奉献社会。他经历过很多行业,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他那种不服输的本性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他坚信,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奋力拼搏,合作社一定会抱团发展,乘势而上,湖乡大地会迎来一个种养产业全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