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3年11月10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7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公安兵器堆的传说

  □ 王福学

  沿着公安县卷桥水库通村公路往西走一段路程,在一片参天的杉树林掩映的丘陵上,有一个隆起的高约四、五米的土堆,占地四百平方米左右,人称兵器堆。走近兵器堆,你仿佛隐隐听到铮铮金戈,嘶嘶马鸣,让你恍若进入“烽火连三月”的战争年代。

  这里年迈的村民说,在兵器堆的一侧,曾立有一通石碑,碑上自左至右刻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兵器古墓,公安县人民政府立”的文字。而今,石碑已不见踪影,但古墓犹存,只是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两米左右。名为兵器古墓,墓中埋有哪些兵器? 又是什么人什么时间所埋? 多少年来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即便当初县人民政府立过碑,因为没有勘探开掘,也不知古墓中尘封的秘密。围绕这一谜团,民间流传着三种说法。

  一为周五娘之说。北宋时,有一个名叫周五娘的人在这里举义起事,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官府多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官府派杨文广率兵十万再次围剿。杨来到这里后,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策划用计谋攻取,于是派兵化装成货郎,混进山寨,与女兵争吵,惊动周五娘前来察看,这时杨乘其不备将其刺死,众女兵见寨主已死,群龙无首,就将兵器埋在这里,因此形成了这一古墓。这一说法虽然已在报纸上刊登过,但有人质疑,北宋杨文广当年是否为区区一个女寨主带兵到过这里?

  二为李闯王之说。闯王李自成兵败时带着一股残余部队途经公安卷桥,准备遣散部队,便将兵器埋在这里,部队官兵隐姓埋名各奔东西,李自成由此率小众向湖南行进,逃到湖南石门夹山寺削发为僧,法名奉天玉。侄子李过逃到湘西吉首、凤凰一带,经常与奉天玉和尚见面。如按《明史》记载,李自成死在通城九宫山,这一说绝不可信。但1980年考古专家根据《石门县志》记载,对夹山寺李闯王墓进行勘探和开掘并考证后,完全颠覆了《明史》记载,也澄清了几百年来关于李自成死于何地的很多疑问,证明李自成的确是以“以疑代毙、李代桃僵”的烟幕在政治舞台上消失的,实际上是以奉天玉和尚的名义禅隐夹山寺长达30年之久。根据考古结论,石门县在闯王墓地上重建了李自成陵寝及纪念馆等建筑群。

  那么,当初死在九宫山的又是什么人呢? 有资料介绍。李自成“平日原养状貌类己者数人”,危难之际,受恩最厚的孙姓义子愿代为其死,并代统众兵,不料在九宫山被山民所杀。

  既然是这样,李自成自通城前往湖南石门,途经公安卷桥可能在情理之中。而李自成在这里遣散部队掩埋兵器的说法似乎更为可信。

  三为吴三桂之说。据有关资料记载,吴三桂反清时从湖南北上时占据过公安,吴兵到处骚扰,人民深受其害。传言说吴后来兵败时返回途中至公安卷桥,麾下名将纷纷投靠清廷,又听说顺治杀了他的儿子自己做了皇帝,吴见大势已去,即令所属官兵将兵器埋在这里,而后官兵自刎(吴三桂后病死长沙)。如此说来,吴兵败时令官兵在这里掩埋兵器的说法也似乎不能排除。

  正因为兵器堆有种种传说,种种谜团,官方又一直没有勘验,也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所以“民间勘探者”不妨小试身手,这从现有古墓外形变化上可以看出。近年发现,古墓南部出现了一个长约一米,宽、深分别约80公分的挖掘得比较整齐的坑,而且古墓南半部明显下降了一米左右。掘墓者是盗墓者? 是猎奇?抑或是作私自勘探之想?笔者不敢臆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