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 桦 陈淑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这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构建不想腐思想堤坝,涵养清廉之风、时代之风,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廉洁文化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蕴含廉洁文化之思想精髓。两千多年前的《周礼》便提出了官员考核的六廉标准,包括: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洁、廉辩。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廉耻说》中强调,公正廉洁为“士君子之大节”。可以说,廉洁文化深刻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道德礼仪。廉文、廉官、廉行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共同塑造了以廉洁从政为内核的廉洁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廉洁文化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党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将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强调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品质。新时代廉洁文化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倡导全社会树立廉洁自律、诚信守法的价值观念。
新时代廉洁文化的重要性
抚今追昔,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对廉洁文化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在全国执政后,党中央立足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创立并发展了一系列廉洁文化理论。中国共产党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以文化形态展现,这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建国之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廉政文化浸润着一代又一代无私奉献、廉洁勤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服务,没有一丝一毫私心。在廉政建设的历程中,孙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人接过“接力棒”,不断弘扬“公仆”精神,为民造福,成为人民心中廉政为民的楷模和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廉政文化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不懈努力,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廉政建设呈现崭新气象。
展望未来,廉洁文化具有崭新的时代意义和特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时代,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环境仍然面临“四大风险”“四大考验”,我们的廉洁文化建设理念绝不限于古代的“清官文化”,需要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首先,廉洁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加强廉洁文化是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课题。对于正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中国来说,通过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基础。这些是时代赋予廉洁文化建设的崭新意义。
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着力点
发挥廉洁文化养德固本的作用。“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政德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基、为政之本、廉洁之根。恪守为政之德,坚定理想信念,把立政德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切实修好对党忠诚、党性坚强的大德,修好践行宗旨、造福人民的公德,修好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私德,树立正确是非观、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信、以德立行,不断增强廉洁从政的政治实力、怀德自重的抵腐定力,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发挥廉洁文化润心正身的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宝库,今天,在自豪地对待这份“文化遗产”的同时,应积极吸收古代廉洁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的重要基石和有力支撑。要引导党员干部涵养“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的敬畏之心,坚守法纪红线、道德底线,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涵养“无羞则失气节,无耻则失德行”的羞耻之心,做到知耻明辱、持正守节,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涵养“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的自警之心。
发挥廉洁文化修为力行的作用。坚持教化与规范并重、自律与他律结合,使廉洁自律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自觉和行动自觉,直接关系廉洁文化建设的质效。督促党员干部加强廉洁操守的自我修炼,自觉把清正廉洁作为为官做人的原则底线,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苦和乐的关系,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教育党员干部自觉用廉洁纪律约束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
(作者单位:石首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