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大中
蔡暹
蔡暹,生卒年不详,潘荣胜主编《明清进士录》注明其为湖广江陵人,另有文献记载为零陵人,成化十七年(1481年)三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同科状元王华,榜眼黄珣,探花张天瑞。同科二甲赐进士出身共九十五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二百名。
文献记载,成化十八年(1482年),蔡暹担任泰兴知县一年,深受百姓爱戴。《嘉庆泰兴县志》称赞他“政教兼举,宽猛得宜。”《光绪泰兴县志》称赞他“政洽民隐”。当年泰兴大饥荒,蔡暹贷民粟一万三千三百余石,帮助老百姓度过了饥荒。
蔡暹官至太仆寺丞。太仆寺隶属于兵部,是朝廷掌握马政的最高机关。太仆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四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蔡暹是太仆寺丞,属于从六品以上的官员。
王秉彝
王秉彝,当代学者“石首喻家碑”记载,《石首县志》作胡秉彝、胡重彝,生卒年不详,湖广石首人,永乐二年(1404年)三甲第三百三十一名进士。前文已经介绍,湖广石首人周尚义,亦永乐二年(1404年)三甲第二百九十九名进士。因此,在永乐二年(1404年),湖广石首县同科有两人赐同进士出身,在史上传为美谈。
同科状元名叫曾棨,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廷对时,曾棨洋洋两万言不打草稿。明成祖朱棣阅其答卷批曰:“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魁天下,昭我文明,尚资启沃,惟良显哉。”曾棨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也是朝廷的大笔杆子,而且酒量惊人,世人称之为“酒状元”。同科榜眼周述,官至左庶子。同科探花周孟简,曾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升为詹事府丞。同科二甲赐进士出身共九十三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三百七十四名。
刘永清
刘永清(1376年-1446年),字汝弼,号定庵,湖广石首人,永乐三年(1405年)乡试第七名,永乐九年(1411年)二甲第二名进士。同科状元萧时中,榜眼苗衷,探花黄旸。同科二甲赐进士出身共三十二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四十九名。
文献记载,中进士后,刘永清选为庶吉士,转任翰林院检讨,晋升翰林院修撰。诠注四书五经,纂修国史,书成之后,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文渊阁总裁。
正统元年(1436年),刘永清出任广东右布政使,为官清廉,平定海寇,一心为民。据当地文献介绍,因广东气温偏高,终年不见下雪,但在刘永清任上却发生了大雪纷飞奇观。官署马厩过去无竹,有一天竟长出数丛竹子。朝廷所派下基层考察官员的大臣,称赞刘永清守节如竹,向皇上回复刘永清的家境:“茅屋数间,竹篱一围。”明英宗朱祁镇鼓掌大笑:“永清真乃清白之吏也!”
刘永清的石首同乡,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杨溥,亦深受感动,亲自绘画一幅《雪竹图》,并赋诗相赠:“闻说官居竹两丛,人称清节与君同。更惊岭表冬飞雪,总为藩维体圣衷。”正统十年(1445年),刘永清自陈老疾,申请退休,得到朝廷批准,但于次年病故。去世后入祀乡贤祠,是明代石首二十二位乡贤之一。
张奎
张奎(1430年-?),字汉文,湖广石首人,景泰五年(1454年)三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同科状元孙贤,榜眼徐溥,探花徐鎋。同科二甲赐进士出身共一百二十九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二百一十七名。
张奎的曾祖父名叫张志龄,祖父张兰为监生,取得了入国子监读书的资格。父亲张功敏为大使,正九品。母亲赵氏。其妻朱氏。其弟名叫张翼。宣德五年(1430年)十一月十二日张奎出生于石首,自幼聪颖好学,是县学增生,治易经,湖广乡试第一百零三名,会试第二百三十名。
据《明实录英宗实录》之一百八十七记载,张奎曾任监察御史。据当代新闻报道,2021年11月26日,湖北石首高基庙镇邓家岭村发现明代河南汝宁府知府张奎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共出土文物三件(套),其中石墓志铭一件、陶罐一件、陶灵屋一件。
河南汝宁府的所辖区域,主要包括当今河南省驻马店大部分及信阳部分地区,府治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张奎于成化元年(1465年)至成化七年(1471年)任职汝宁府知府。其前任为李镛,山西沁源人。其接任者为张伦,北直隶大名人。李镛和张伦皆为进士。
周易同
周易同,生卒年不详,湖广石首人,天顺元年(1457年)二甲第七名进士,生平事迹待考。同科状元黎淳,字太朴,号朴庵,湖广岳州府华容(今湖南华容县胜峰乡龙秀村)人,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吏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南京礼部尚书。同科榜眼徐琼,字时庸,又字东谷,明江西金溪人,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同科探花陈秉中,字宗尧,浙江乌程县人,授翰林院编修,参与纂修《一统志》《英宗实录》,成化三年(1467年)升侍讲,次年五月改为南京翰林院侍讲,署院事。同科二甲赐进士出身共九十七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一百九十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