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3月0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7版:文化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再说健康巷

    健康巷沧桑门。

  □ 杨冰

  健康巷沿革及大事记

  按,据《沙市志略》:“黑水塘:官沟出水处,道光中,曾斗龙舟于此。今屋居鳞次,仅余数尺横汗。”至民国初年,“数尺横汗”亦不复存在。

  清代健康巷以位于“官沟”污水出水处得名。官沟为清代的地下排水系统,上面铺路石,下面是暗沟,亦是现代所俗称的下水道。

  至民国,邓氏家族在巷内捐赠屋宅一幢,经修缮一番后,大家商议取名为“敦善堂”,罗仲麟、王介卿亦在此教出严良臣、王毓青等一批名中医。而后严、王及罗燕山等人被聘请在善堂正厅专候贫穷病人拿脉问诊,患病者皆在此免费吃药看病。既此因巷内设有赈济慈善机构改名为利济巷。

  1957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时更名为健康巷,一反黑水塘原意,从此健康巷以恍然一新示人。

  1982年,两个文明建设在沙市形成热潮,巷子居民自发成立卫生宣传队,卫生突击队,建筑维修队,清运保洁队。拆除违章建筑,清理砖渣余土,以什锦窗墙相连,墙壁门窗装饰一新,鲜花、假山石、金鱼池点缀其间,置“清泉池”“七步湾”“群乐门”等景。

  1984年,湖北省六市卫生大检查,小巷里连片30户,获得2979分,户平99.93分,居全省前茅。

  1985年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同志曾留诗健康巷,说“步步景观悦心目,处处生机显豪情”。

  1994年6月4日《人民日报》,以《沙市城中“老姨妈》为题报道了沙市老姨妈:在商品经济大潮涌动的今天,尤其需要弘扬社会新风,“老姨妈”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们将爱献给别人,让社会都变成了温馨的家。而沙市健康巷,就是沙市老姨妈精神的发源地。

  健康巷里故事多

  健康巷与高家巷相连巷口筑有一石门,其名沧桑,为沙市老书法家马金马所书。“沧桑”意为由脏臭的黑水塘蜕变为干净卫生、情趣雅致、和谐互助之地的纪念。进入巷内左首为墙嵌“金宅”的四层小楼,原楼主人为金毅先生,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下海创业的沙市人,在沙市当时全新和开放的营商环境中,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积累了财富,亦为沙市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而与其相望,有荆江小景壁画,“荆江风光”为姬目耕丁卯年(1987年)所题,小巷因此亦有淙淙之音。

  幼儿园旁为卓伯修故宅,对于卓先生的生平我不甚了解,见过他住过的房子,我要比认识他更早,现在被挂上了“省保”的铜牌。

  我们怀念、喜爱这些老巷子,包括它完美的和不完美的,因为这里对我们而言,不只是一条老街巷,更是亲情所系、乡愁所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