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繁华
美好的遇见总是与春天相约。那是2021年的春天,一位好友向我推荐了《当代老年》杂志。一旦与它接触,我就爱不释手,认为这是最适合自己阅读与写作的刊物。
我一见钟情,喜爱有加。因为它突出当代老年人的特点,散发着当代老年人的生活气息。有革命前辈的红色革命斗争故事,有当代老年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各地各部门所出台对老年人的关怀措施,有出自编辑和读者之手撰写的不同方面的很有见地的美篇。只要是涉及当代老年人生活方方面面的事都大有文章。一本《当代老年》在手,我把它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乡村投递较慢,常常令我牵挂,以致我从众多的刊物中去寻觅她的风采。
《当代老年》开设的栏目有十个之多,与“心”息息相关。什么“初心、关心、爱心、不老心、怀旧心、静心、养心、开心、闲心、心连心”等,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对老年人的生活“心心相印”啊! 一本杂志在手,你尽可能广泛浏览,尽可能有选择地阅读,尽可能从中吸取身心方面的营养。或感受“银发”的闪光,或寻觅古代美妙的诗文,或领略各地风景名胜,或抒发心中的美事趣谈,或感受编辑老师编稿的各异风格。真是文字隽永,内涵丰富,通俗宜人。总而言之,读刊有益,收获良多。受启发,有感悟。
每收到一期杂志,我先是大致浏览,用搜索的眼光去寻找。每逢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必定有征稿启事。爱好写作的我,可借机练笔发文,把自己的经历与感受码字成文。是回忆,也是记录。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再是有重点地细读,有选择性地找适合自己口味的栏目文章去读,从中受到启发,与心灵碰撞,迸发出写作的灵感,从而产生一篇新的美文。
向杂志投稿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从2021年至今,我黏着《当代老年》,读刊、投稿。四年来,上刊四篇。虽然上稿率不高,但我心存感激。我的拙文能上是不多见的。《我唱心歌给党听》那是一篇建党100周年的征文,此稿排列在杂志前面的“怀旧心”专栏。《菜油飘香润心“甜”》那是记录菜籽油在不同年代留下的印痕,也排列在“怀旧心”专栏。《冬闲农家豆皮香》那是农家烫豆皮时的情景。《春风吹绿柴笋香》记叙农家的婆婆妈妈采摘柴笋的故事。虽然在前面的目录中看不到标题和作者,就在后面的那个“等”字之列,我还是在翻阅中找到这样的“隐藏篇章”,自然也感到高兴。欣赏他人的美作,思忖自己的拙文,深感自己的文字肤浅,缺乏内涵。还有待于学习提高。
这四年来,我与《当代老年》有感情、有牵挂,一直都是黏合着的。稿子投了不少,上刊有难度。作为一名农村老年读者,我有过如何向杂志投稿的困惑,有过不能及时接到刊物的念想,有过查询稿费的腼腆,编辑老师是热心助人的,编辑稿件是公平的,刊发的稿子是有“分量”的。我发自内心的感受:杂志、编辑、读者紧密相连,编辑关爱读者,读者钟爱杂志,与之同频共振,杂志更有质量。就在与编辑老师不时地交流互动,让我的写作产生了动力、增强了信心,倾注了思维的活力,我更是离不开《当代老年》。
这本杂志对我而言,我曾经产生过相见恨晚的失落,滋生过连续几次上稿的惊喜,经历过稿件不被采用的低落,时常留有错失征文的遗憾。但不管有着怎样的情绪,她都是我阅读写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常读常新,常写常新。她让我汲取知识的力量,尝到阅读与写作的甜头。我愿与这位“良师益友”长相厮守,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