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繁华
春末夏初,生产一片繁忙。田野上,马达轰鸣,机声隆隆。农电正发挥着它的威力,灌水整田插秧。
黄礼明,57岁。家住柘木乡薛潭村三组,白螺供电所员工。人们常称他“黄师傅”。由于长期户外劳作,他练就了一副硬朗的身子,膀大腰圆,厚实有力。他说,自1999年上班,20多年来,跑遍了薛潭、孙良、六阳、增产、长江等六个村组,与两千多农户打交道。有的灯泡不亮了,有的建房、鱼池要装电表,有的要换线等等,只要是涉及用电方面的事都要来找他。
作为一名乡村农电工,黄礼明干一行爱一行。经常参加供电所的培训学习。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能力增强了,为村民服务的意识纯洁了。乡村农电,范围广,墩台分散。大到成片的鱼(虾)池,小到一家一户的用电。他要管理31个台区,涉及六个村组,且工作时间无规律。一般是“随喊随到”。每遇路段、墩台出现的树障,农户电线鼠咬破损,短路停电等故障,他就第一时间赶到,从不怠慢。他认为桩桩小事连着民心。自己的工作就是上门服务,负责到底。“不能今天亮明天熄,该换的换(电器)该包的包(胶布)。”原来一个村一台变压器,用电故障经常发生。有人戏谑,那时的农用电“怕风怕雨怕太阳”(经常跳闸)。现在一个村有八台变压器,已满足群众用电的需求。台区增多了,管理到位了,用电正常了。有人这样评价:“黄师傅管电过细,随喊随到。要是过去的电工没有一个星期请不来。”他管其事终其事。技术好,脾气好,认真负责,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这一点他自感欣慰。
平安用电是大家的共同心愿,但有些突发事件却是难以预料。
谈及他辖区内几次发生的火灾,黄师傅深有感触。那四个台区(1号、3号、4号、8号)就在薛潭村、增产村,几起火灾事故触目惊心。有的农户失火起因不明,有的批发部花线被火炉烤坏,有的汽车停在电表附近电瓶起火。只要黄师傅接到电话,他就立即赶到火灾地点。一边掐断电源,接排插线,安潜水泵,一边组织村民拿工具泼水救火。他说自己懂电、懂技术,应该冲锋在前。面临熊熊火焰,面对房顶预制块的坍塌,面对电表全部烧坏,他顾不了个人的安危,连续忙碌三四个小时直至把火扑灭。末尾还得里里外外检查一遍,才最后一个离开。每次救火,他显得那么平淡,“我只想到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干点实在的事,不务虚。”
提起去冬、今春的两场大雪,人们记忆犹新。癸卯年的腊月二十四,大雪铺天盖地,冰冻三尺。乡村的电力设备受损严重。倒杆、断线,造成大面积停电。黄师傅管理的31个台区,倒杆断杆86根,断线6处。大雪就是命令,为了千家万户放光明,黄师傅投入到紧张的抢修之中。断电了,通信讯号时断时续。农户打来的电话他接不通,自己回话打不出去。那些日子,有些村民不等天亮就坐在黄师傅门口来接他。为了不耽误抢修,他大清早就开着三轮车出门,常常带着电瓶、液变器、电锯、篾刀、铁锹等一大堆工具和几包当早餐的方便面。每进入一个墩台,他就与村干部协商,派劳力,调挖机,自己爬杆。由于电杆结冰滑溜,脚经常被铁钩碰伤。有时他骑三轮车在路上跑,没有接到用户的电话。由于信号较弱,说话声音小了别人听不见,说大了人家又有些误解。临近年关农户家里没电,说些性急的话也在所难免。可他从不计较。有时忙到上午9点钟,就泡上一碗面,吃完便又投入工作。经过黄师傅和他的一班人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终于在腊月二十九那天,31个台区全部通电。“真是多亏了黄师傅,是他们的服务给我们带来了光明!”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道!
黄师傅作为一名乡村电工,抱定一个宗旨,热忱为村民服务。平时,他很少待在家里,常常是走村串户,寻找问题。他说,就是无事也要听听群众的心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及时向上反映。甲辰年的春节期间又遭遇了一场大雪。正月初十是黄师傅的生日,他正在长江村抢修一条线路,完全忘记了自己生日。远在杭州打工的大女儿发来一条信息,“祝老爸生日快乐!”这才提醒了他。一位村干部走过来说:“老黄啊,你又不早说,我要是知道可以给你下碗鸡蛋面吧!”老黄的这个生日就在紧张地忙碌着中悄悄地度过。长江村70多岁的五保老人杨诗仁怎能忘记,要交电费,电线断了,要换个插座开关什么的,都是黄师傅来帮助。这黄礼明就成他家的常客。
黄礼明,一个淳朴的农民电工,凭着一股干劲,真心实意地为村民做了许多实事。他决心再接再厉,让自己的百姓情怀在农电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