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5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端午节俗来历

  □ 彭庆玉

  每到农历五月初五,我们都要过一个重要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一个展示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首个中国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的意思和“初”有时是相同的,“初五”也就是“端五”。端五的“五”字古时候又与“午”字相通,端五也叫端午。根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端午也叫端阳。端午节除了称端五节和端阳节外,还有许多别的称呼,如:重午节、五月节、天中节、龙舟节、诗人节、女儿节等。因时代及地域有所不同,造成了某些传统节俗些许不同,但总体上来讲,农耕时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民间喜迎每个重大节日,都会相沿成习地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吃应节食品。过端午节同样也是这样,例如:捏粽子、煮禽蛋、蒸包子、做绿豆糕、佩香囊、挂菖蒲、喝雄黄酒、赛龙舟、刚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躲端午”等大同小异的习俗。

  战国时代末期,楚、秦两个诸侯大国争夺霸主地位。出生湖北省宜昌市秭归的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早年他很受楚怀王信任器重,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富国强兵,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来,屈原的政治主张,遭到上官大夫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王面前对其进行诋毁陷害。楚怀王听信了谗言,不分辨是非,渐渐疏远了屈原。受到排挤的屈原倍感痛心,难以抑制心中忧郁与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为楚辞的创立者。屈原的这些辞赋,古往今来深受广大文人骚客喜爱。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忧国忧民抱负,已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崇高追求。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不听屈原忠言,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3年后客死于秦国。怀王长子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皇逃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他乡和郢都失陷的噩耗后,传说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那天,他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抱着一块石头投入到滚滚激流的汨罗江中。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后,纷纷驾舟来到出事的江段奋力营救,后来就有了龙舟竞渡的习俗。人们投放食品到江水中祭祀屈原时,但多为水中的鱼虾所食,就用芦苇叶片包上糯米,用线缠成粽子后再投放江中。

  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楚国人都会到江河上划龙舟,吃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不与世俗同流、以死明志的高尚节操。从此,端午节的习俗就这样在民间流传了下来。唐代江南诗僧文秀写有《端午》诗词一首,以此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