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概括和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要深刻领会并贯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也必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从而汇聚起磅礴的社会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钉钉子精神确保改革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初心使命也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守正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不会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才能顺应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正、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正、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守人民民主专政之正。在守正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发展,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是制度的竞争。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可见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新时代新征程,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就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就要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巍巍巨轮破浪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应在法治的轨道上深化改革,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把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及时修改或废止。
——坚持系统观念。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因而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系统观念。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推进改革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我们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六大基本原则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向指引和领导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取向,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根本立场和不竭动力;坚持守正创新是基本原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法路径;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重要要求,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主轴和重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效途径;坚持系统观念是科学方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基础方法。六条原则缺一不可,共同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着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稳步前进。
(作者单位:浠水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