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慧华
《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通过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事件,讲述了明朝时期的百姓生活。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个事件中的程任卿,他敏锐的洞察力,勇敢争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令我印象深刻。
作为历史洪流中的一个小小的普通人,程任卿在历史事件到来之际,勇于抓住机会,得益于他敏锐的洞察力。程任卿在看到人民因额外增加的负担而苦不堪言争执不休,而大家又群龙无首,他敏锐察觉到当前的局势对他很有利,如果他挺身而出,不但拥有极高的声望,也对他的未来大有好处。于是他趁势而起,积极的为百姓服务,拉拢人心,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一时之间,程任卿声望大涨,风头无二。”即使生来普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就可以抓住机会从而取得成功。
即使身处牢狱,他也“勇于为自己争取”。当他和帅嘉谟被捕,罪名下来时,他没有哭诉哀号,勇敢上书自辩,即使没有改变。就如书中说:“这些抗辩,并未能改变他被判死刑的事实。”最后他到了戍边,但在戍边他也没有放弃希望,通过立下大功,荣归故里。不得不感叹一声人生无常,面对人生绝境,我们都应勇敢的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就如小草即使落在悬崖绝壁上也能迎风摇摆,即使面对狂风暴雨也绝不放弃希望。
程任卿不愧为奇人,“他在狱中编写了《丝绢全书》,而他编这本书的目的,是剖白心迹,表明冤屈。”很难得的是,程任卿的态度客观中立。“他虽然自认冤屈,但对《丝绢全书》没有进行任何裁剪修纂,始终保持客观中立。哪怕是对他和五县不利或谩骂的文字,照样一概收录,不改一字,最多是在底下加一行批注,略微辩解几句。”作为编书者,面对历史时,态度端正,严格的要求自己实事求是。我们才得以窥到当年那一场大辩论的真实风貌不禁让人钦佩。
程任卿无疑是世俗的,但他却用自己的普通,写就了传奇。他敏锐而勇敢,积极而乐观,中立而客观,最终成为让人景仰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