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2月13日
第A015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母校的影子

  □ 王生文

  株乔中学建校60周年校庆准备工作已进入尾声阶段。一日,校长转悠到刷黑的主校道一侧,站住了,盯着一排粗壮的梧桐树看了半天,忽然做了一个手势,果断地说:“砍!”

  校庆筹备组的几个领导听说校长要砍掉那排梧桐树,大都赞成。有的说这梧桐只适合栽在公园里,早就该砍了;有的说这树一入秋就掉树叶,风一吹满校园都是,给人一种落寞之感;有的说你看这梧桐树干粗糙,还有虫眼,一点也不光滑,有碍观瞻。总之,这排与学校同龄的梧桐树,在大庆之日到来之前已是在劫难逃。

  第二天,一台挖掘机隆隆地开进了学校,看来,这排梧桐树在砍倒之后,还要被连根挖起。就在电锯伸向梧桐树的一刹那,几个退休老教师赶来阻止了砍树行为。原来这几个老教师都是株乔中学的首届毕业生,这排梧桐树就是他们当年亲手栽下的。砍树受到了阻扰,几位民工便去找校长,校长了解情况后,觉得不能强行采取行动,便带了一干领导赶来做劝说工作。老教师们见铁了心要砍掉这些梧桐树,转而央求手下留情,不要动用电锯而是整体挖出,他们决定找块地方先把这些梧桐树安顿下来,然后再替它们找个归宿,比如附近的一家苗圃。或许是老教师们护树的诚心感动了大家,学校最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梧桐树移走了,新栽上一排广玉兰,花两万多元买来的。学校依据兰心蕙质一词,将刷黑的主校道取名为“兰蕙路”。当兰蕙路的铜质路牌醒目地立在路边时,这一创意赢得了校庆筹备组的一片赞许声。

  但也有人不赞许。谁?老校友、特级教师黎祖元。校庆那天,黎祖元等老校友在学校参观,当行至兰蕙路时,他的脸色霎时难看了起来,他摇着头叹息道:“母校最后的一点影子,都被删除了……”校长一听,连忙解释何以要砍掉梧桐树,不想,黎祖元一下激动起来:“北大、清华的校园里都有梧桐树,上百年了,人家不但不砍,还挂牌保护呢。就算是落寞,也是一种美,依我看,郁达夫《故都的秋》一课,就应该在梧桐树下教……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接着,不无遗憾地说:“要是这排梧桐树还在,取名为‘引凤路’该有多好!”黎祖元的话,立刻在老校友间引起了共鸣,有人忆起当时的情形说:“起初之所以选择种植梧桐树,想的就是为母校引来一批优秀老师。”有人说:“校庆之‘庆’,就是对历史的纪念。能够见证株乔中学历史的莫过于那一排梧桐树,怎么说砍就呢?”

  校庆活动结束后,校领导们登门拜访了几位退休教师,表达了想把被他们保护下来的梧桐树又买回来的意愿。退休教师们听说要还原那排梧桐树,不仅表示无偿送给学校,而且还帮助学校尽量复原成过去梧桐树的模样。就这样,刚刚吐出新芽的广玉兰被学校赠送给了附近的一所养老院,梧桐树则带着故土,又回到了它们生长了60年的校园。随之发生改变的是路牌换成了“引凤路”。

  老校友黎祖元一行再一次踏进母校的校园,他们手抚着一棵棵粗壮的梧桐树,激动不已,纷纷说:“没错,没错,我们记忆中的梧桐树就是这个样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