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17日
第A015版:文艺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读《母亲》有感

  □甘鹏成

  在王厚发老师这篇《母亲》文章里,母亲承担了幼年失姊、童年失怙,早嫁侍奉翁姑、少年失子多育,青年失夫孀居、三十三岁独抚四孤……天灾人祸、生离死别,重担千斤、漫漫长夜……所有的孤寂、所有的苦楚。

  母亲深水割草,逆流拖虾,冻裂双手,吹皱面颊。一锄锄刨去饥荒,一锹锹播下希望。年壮不愿子女受苦,竭尽全力,想方设法改善生活条件;年迈不愿拖累儿孙,坚守老屋,自食其力,养鸡生蛋,全都送给子孙。

  这样的母亲千千万,都有一颗在艰难困苦中哺育子女、坚定而慈爱的心,她们是世界上最值得敬重和感恩的人。

  《母亲》也同时告诉我们:经历千般苦,方晓人间甜。对大多数不能含金钥匙出生的人来说,苦难无疑是无法避免的,苦难也是一种天赐的财富,苦难的大小决定财富的轻重。人这一生,谁都不容易,老一辈的人,比我们更不容易。总是在比谁更能熬,熬不过去,苦就成了槛;千辛万苦熬过来了,苦难就成为了财富。所谓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不开。

  只有经历过苦难,才会真正懂得幸福的内涵;经历过磨练,才会更加坚强、才能更好地成长。只有经历过磨难,才会真正懂得知足、感恩。

  本文沉郁平实、情感真挚,字词凝练、结构紧凑,层层递进,既汪洋恣肆,又收放自如。文中母亲命运多舛、历经苦难、备受艰辛,然其坚贞自守、坚强能忍,慈爱勤劳、勇担责任,为所有子女甘于牺牲自己,付出全部身心——这些本为家事,作者娓娓道来,却让旁人泪目、感慨、深思。

  席慕容有诗云:“若世间的悲苦你都已为我尝尽,我如何能不爱你憔悴的心?”《母亲》一文在叙述和感叹中隐含着同样的情感,即对母亲经受悲苦、不屈不挠的同情和深爱。读者仿佛听到了作者的心声:母亲,我爱你沧桑的面容、斑白的双鬓、满脸的皱纹。

  苦难对母亲来说,是人生的沉淀。八旬的母亲身体已如弓,在儿女心中,却如此高大;文中母亲大爱的形象,在读者眼中也栩栩如生。

  文中母亲承担了无数的苦难,守望着无限的幸福。多次遭受命运的无情打击,却不怨天尤人,悲观放弃,而是无怨无悔地去勇敢承受、去积极克服、去披荆斩棘,对责任说永不放弃,对苦难说永不服输! 母亲坚韧不拔,克勤克俭,胸怀大爱,无私奉献,用劳动和智慧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始终表里如一,其言其行教育教化子女走正道、成正果,也感动、感染着他人。母亲知行合一,子孙受益,其一大家人圆圆满满。在作者眼里,母亲只懂得承担,只知道付出,一生执着地守望幸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